中国乒乓球实在是太强大了,国际乒联怎么变规则,冠军还是我们的。这真用上了那句老话:对手就是我们自己。
面对可能被奥运会瘦身计划“瘦”掉的威胁,中国乒乓球界主动提出了“扶贫”方案,以推动乒乓球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发展。这不,刚刚上任的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中国运动员将以“跨国组合”的形式参加双打比赛。
事实上,“跨国组合”并非刘国梁的独创。翻开中国乒乓球的冠军名录,在第34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杨莹就与朝鲜选手朴英玉搭档,最终夺得了女双冠军。而当下的欧洲,这样的“跨国组合”更是常事。
在昨天揭幕的国际乒联韩国公开赛上,中国男队员就开始了与国外选手配合双打的尝试,其中马龙、张继科、闫安、马琳和王皓分别与韩国选手搭配,许昕则与法国选手搭配。
刘国梁的初衷非常好,有点“一帮一,一对红”的意思,既可以提高外国运动员的水平,还能够与对手分享金牌,让更多国家的运动员有机会成为世界冠军。
不过,人家真的愿意要这样的“施舍”吗?
一方面,在“世界打中国”的大背景下,“假想敌”突然变成了“自己人”,这样“施舍”来的冠军,对于那些以打败中国运动员为荣的外国运动员来说,还有什么征服的快感呢?
另一方面,对于韩国、德国这样的乒乓强国来说,自己并不缺人,还要考虑到训练安排的便利,肯定不愿拿顶尖运动员与中国选手“跨国组合”。而只有一两名好手的弱小协会,倒可能愿与中国选手搭档,以得到更多的比赛机会,可中国愿意因此冒失去冠军的风险吗?
虽然网球比赛中的“跨国组合”很常见,但网球是以个人名义参赛的。对于以协会名义参赛的乒乓球来说,“跨国组合”也将让观众和球迷失去认同感。这也是国际乒联后来在世界大赛上取消“跨国组合”参赛的主要理由。
在韩国公开赛这样的巡回赛上,娱乐一下或许可以,真的到了世乒赛这样的大赛上,刘国梁的设想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记者 仲湘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