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24日体育专电 题:活跃的青奥会外国志愿者:专心工作不忘“卖萌”
新华社记者郑昕 朱翃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为了同样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服务青奥会。与参加青奥会的运动员一样,在这个汇聚、交流与分享的舞台,外国志愿者们也用微笑与活力、专心与“卖萌”,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青奥故事。
南京青奥会共招募赛会志愿者2万人,其中宁外和海外志愿者约2千人。“小青柠”们出色的工作成为赛场内外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在青奥村里看到来自阿根廷的弗朗西斯科时,身着笔挺白衬衫、一头棕色卷发的他,正在给几名非洲运动员讲解取款机的用法。他是一家金融机构的服务者兼翻译,在青奥村里,他是“村银行”的“掌柜”之一。
“我会西班牙语、英语和意大利语,因此和其他4位阿根廷银行界的同事一起被选为青奥会服务人员,来到中国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弗朗西斯科说他此前从未到过中国,但是这次在南京,让他发现了这个在他祖国万里之外的东方国度的奇妙之处。
“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众多美食。”弗朗斯西科说,他很想挑战中国的辣味,青奥会闭幕之后一定要到南京的老字号店里品尝一下辣油的魅力。
记者发现,在他工作证件的挂绳上,有七、八枚各项赛事的徽章。“这些都是我服务过的运动员送给我的,我收集到40枚徽章,但如果都钉在挂绳上的话,那太沉了。”弗朗西斯科说,南京青奥会是他服务过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赛,所以自己没法用小赛事的徽章与选手们交换,因此他下决心用优质服务,作为对“村民”们的回报。
相比初来乍到的弗朗西斯科,来自非洲的田径赛事志愿者斯瓦丹算得上“中国通”。“我是多哥人,2010年来到中国学习,现在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大三。”他说,4年间他学会了汉语,“我去过北京、上海、长春、贵阳等,每到假期,我都喜欢到处看看中国的美丽景色。”
斯瓦丹出色的语言能力使他成为志愿者中的多面手。“我会说英语、法语和中文,可以帮助做些翻译工作。对了,我还会说南京话呢,‘阿要辣油啊?’”斯瓦丹的一句话,让记者和志愿者们都哈哈大笑。
即使中午休息时间人们困意泛起时,他也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把“小伙伴”们逗得前仰后合。“斯瓦丹做事非常靠谱,外表看上去有些害羞,其实熟悉以后他很能聊,有时候还会卖萌撒娇呢。我们大家决定一起帮他找个中国女朋友。”斯瓦丹的搭档何凡说。
与斯瓦丹一样乐观、阳光的,还有来自孟加拉国的尼哈德。他说,当初与中国结缘就是因为体育。“我是为了打破中国乒乓球队的‘垄断’才来的,但上大学后不仅乒乓球越打越差、连运动都很少,进入了‘微胖界’。”他捏着肚子上的赘肉说。
由于会说7国语言,在接待外国贵宾的工作之余,他还被各个场馆借调当翻译。“我会汉语、孟加拉语、印地语等,还正在学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很有语言天赋的尼哈德,计划今后去西班牙发展。“但是我的老师要给我介绍中国女孩,把我留在中国。”
“这次在青奥会当志愿者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翻译的时候,知道了运动员辛苦训练背后的故事,很励志,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说,尽管手头有很多工作,但看看身边青春洋溢的选手和同事,他就会忘记劳累。(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