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超评论 > 中超评论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足球 | 综合

新华社:警惕井喷式足球产业 不能弱化本土球员

来源:新华社 作者:朱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体育专电 过去这一年的中国足球产业,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的这一年时间里,中超联赛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5年中超的转播版权卖出了80亿元的天价,今冬转会期更是出现内、外援“标王”均被屡屡刷新的情况。

  足球产业的火爆固然证明了职业联赛的未来广被看好,但“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背后,也不乏资本炒作、非理性的“跑马圈地”等因素。面对“井喷式”的足球产业,各方要警惕“虚火过旺必攻心”的情况。

  贵,需要品质与之匹配。体奥动力以80亿元天价买下中超5年的转播版权后,在体育圈引发了热议。中超还是那个中超,球员还是那些球员,怎么去年不过8千万元一年的中超转播权转眼就卖出了暴涨20倍、年均16亿的天价?今年2月,乐视体育又以2年27亿元的价格买下2016、2017两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转播版权。贵,说明了资本的预期,但关键还在于联赛自身的品质和价值。

  一方面,赛事本身的质量要日益提高,这需要俱乐部教练、球员的努力,打出更为精彩激烈的比赛;另一方面,赛事的运营、观赛感受、赛场服务等也需要相应提高,“菜地”球场、安保漏洞、转播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解决。

  贵,意味着风险增大。在资本大举进入职业足球领域已经势成必然的情况下,如何让资本这柄“双刃剑”的正能量发挥到最大、负能量减少到最小,考验着包括主管部门、投资方以及运营方的能力与智慧。

  资本是冷酷的,投入是为了效益,如果引入的资本能把足球产业的蛋糕做大做强,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一段时间内联赛品质、商业运营依然是低水平重复的状态,资本或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所造成的伤害之惨烈是可以想象的。如果巨额资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中超联赛势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又将面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上不去、下不来”的状态。

  正如一位俱乐部官员所分析的,中超已经水涨船高,中超名额也将更加值钱,大家都想留在中超,上游球队为争冠、争亚冠打得头破血流,下游球队则面临更大的保级成本和压力。无论豪门还是穷队,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诸如“欠薪门”、“罢训门”等事件又将层出不穷。

  更重要的一点,贵,不能以本土球员的弱化为代价。与恒大称霸亚洲、中超联赛蒸蒸日上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国字号球队的成绩却是低位徘徊。随着资本将大牌外援不断引入,国内球员、特别是青年球员获得上场的机会被大大压缩。在中超诸强的前锋、前腰、边锋和中后卫等关键位置上,基本都是外援的天下,国内球员在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大大欠缺。但另一方面,国内球员的身价却居高不下。今年诸多5000万元级以上的内援,很多都没有国家队出场纪录。

  提升商业价值是职业体育扩大影响力的要求之一,中超联赛想要跻身世界第一流的联赛,天价转会费和版权费只是“起步”,如何运营好赛事、培育好青训、服务好球迷、打造好品牌,都是足协、中超公司以及各俱乐部、投资方都需要去认真考虑的,切不能被虚火迷了眼。(完)

sports.sohu.com true 新华社 https://sports.sohu.com/20160301/n439018356.shtml report 1305 新华社北京3月1日体育专电过去这一年的中国足球产业,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的这一年时间里,中超联赛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责任编辑:于博 US026)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