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运动训练学博士,一位生物化学博士,好像很少听说哪个运动队能云集如此之多的高学历人才,而且他们都不是附属角色,都担任了领队和副领队,这就是国家皮划艇队的管理层人员组成。 皮划艇在我国根本算不上强项,以往从来没拿过奥运会奖牌,而且2000年悉尼奥运会,惟一一个获得奥运会资格的选手最终也没能踏上那块土地。这样的起点,加上平时训练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经费不充裕,竟然能吸引博士们到国家队来,看来真有点新鲜的。 领队刘爱杰,以前当过国家赛艇队领队,在他任期内,获得了奥运会银牌。这次到皮划艇队担任领军,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的。不过,他从自己经过系统学习、更加深化了运动训练学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再仔细研究我国皮划艇运动现状,不但没有丧失信心,反而看到了这个项目其实很有干头。于是,他“网罗”来了另外两位博士,建立了一个高科技人才统帅训练、科研和管理的领导班子。而吴昊、袁守龙这两位副手虽然年轻,但都有过在运动队搞科研工作的经历,并且热情高、决心大,很想实现早就产生的靠科学化训练保障体系把项目搞上去的想法。 博士到了队里,科研工作从最基础的测血乳酸、耗氧量、耐力、形态指标、身体成分等开始,寻找中国选手的共性以及与国外优秀选手的差别。他们觉得,尽管专职科研人员必不可少,更重要的却是帮助教练员“换脑筋”,让他们逐渐自觉地用科学指导训练。于是,他们教会教练如何分析测试数据,还特别添置了几块“乳酸秒表”,让教练在训练课上自己使用,当场得出数据,不必再等待科研人员专门做测试了。 教怎样使用“乳酸秒表”容易,培养科学训练意识、深入研究项目规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九运会后组建国家队之初,领队们带着教练晚上总是开会,内容就围绕两个字:训练。恰逢冬训,冬训到底练什么,怎么练,这个基本问题讨论了多次才理清思路,即强化有氧训练基础,突出个人技术和体能,多人艇一律暂不搭配。有的教练虽然同意这种思路,不过对于如何安排训练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再次开会讨论外教为何这样安排一堂课,它的根据到底是什么。其实,到国家队来的教练谁没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呀,可这么一整,还真是真理越辩越明,而且大家讨论越来越活跃,训练交流的气氛越来越好。 每次队内测验、比赛,甚至每周训练结束,队里要求教练们写的总结不能空洞无物,必须结合生理生化、训练原理诊断出问题,还必须用电脑打印文字和表格。这下子搞得教练们都不安生了,每天分析训练结果、看书、找资料,要么和外教交谈,天天不得闲。领队刘爱杰说:“教练们就是要少睡觉,多工作。”本来项目就落后,空闲时间不钻研,谈何提高! 国家队组建几个月后,第一次全国冠军赛就检验了他们的工作成果。各项目前六名几乎都被国家队选手包揽,而且在主要检验冬训效果的长距离比赛中创造了大批历史最好成绩,连根本就没练的短距离500米也达到了历史新高。不少教练高兴地说,看来训练这么抓确实是抓对了。 三个博士雄心勃勃,他们走出了第一步,但远远不满足于此,不仅从宏观上搞出了科学化训练保障体系框架,还准备在队内建立科学监控与反馈系统,加强训练管理,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