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弈中六段在领先了大半盘后,终究还是被朴永训三段“咸鱼翻身”痛失好局,由领先十几目的大优之局几经折冲竟变为中盘告负,黄弈中放飞煮熟鸭,如此天差地覆的逆转对一名初来乍到的青年棋手而言,打击之重实在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韩棋手的单兵较量中,类似黄弈中的悲惨遭遇时有发生,“韩国流”纵横十数年,中方依然没有找出妥善的破解之法,中韩之间的本质差距究竟隐伏着几多玄机? 疲软风夭折大好前程 中国棋手目前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况中,战斗力略强于日本却远不及韩国,而论境界的修养和对围棋精髓的认识又滞步难前,达不到凌驾对手的超拔地步,这使中国棋界的整体风格凌乱不堪,没有统一的发展思想提纲挈领,棋手很容易受浮躁形势的左右,陷入“日盛学日,韩强仿韩”的动荡迷局中,反映到实战中即展现出疲软松塌的外在表象。 以黄、朴二将的天元战首局为例,执黑先行的黄弈中初始阶段利用先手之利,在积极收取实地的同时也调控着行棋的步调,地势兼得形势看好。但行至中盘的关键处,黄却突然减速,面对对手的挑衅反扑,理当予以迎头痛击化优势为胜势,而他却畏首畏尾将主动权毫无代价地拱手相让了,局势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再无缓冲的余地。在战守的生死抉择前,中国棋手总是犹疑不决,幻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却适得其反地落入了韩国棋手设下的猎杀陷阱中,有始无终的萎软攻击力已成中国棋手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种矛盾从聂卫平时代起就滋生不绝了,时值今日为患愈深,连中生代的常昊、周鹤洋也不能幸免。中国棋手对日本本格派仿效颇深,此流派讲究行棋的氛围,注重棋型、步调的标准正规,但它的先天缺欠也异常明显,那就是无法适应纷乱的战斗格局,一旦双方绞杀一处该流派稳重得近于保守的风格,和电光石火间的突然断档极易贻误战机,对该棋风浸润愈深愈缺乏立断杀伐的天罡威猛,而崇尚攻击,不厌乱战的韩国棋手趁机而入,他们蛮不讲理、令人匪夷所思的狠辣杀招往往能一击中的,点杀中国棋手的“死穴”,两方高下之对比自此一战定江山。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中国棋手一直没找到适合自我的未来发展方向,肤浅的“中庸之道”与兼容并包的海纳襟怀是两大截然不同的概念,摇摆于日韩棋风的两难抉择前,只能丧失自己的发展潜力和独立品格,即便偶有小胜也难以改变萎靡不前的大势格局。 精细活折射功力深浅 如果说战斗力的先天不足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一些细节的把握上屡屡难敌对手却“罪无可恕”了。本来黄弈中有很多种简洁取胜的办法,但他的胜负敏锐度却不合时宜地麻木迟钝了,激战的紧要关头,黄却不可思议地脱离了主战场,下出了一步似是而非却导致大错的绝命败招,精细处见功力,仅此一步即说明黄的棋力与其天元的名头名不副实。 韩国棋手的用功程度和对棋局变化的研究深度是中国棋手所不能比拟的。以李昌镐的水平依然要每日苦练不辍,打谱研磨的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这种“苦行僧”般的修炼对好玩思动的中国棋手简直是难以想像的。以前的韩国棋蛮勇斗力,但如今的韩国棋手官子功夫也相当了得,韩国棋手每每能平地起惊雷下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妙手,这绝非偶然而恰恰是平日艰苦努力的必然回报。放眼国内棋坛,真正能将精力放在棋艺修炼上的一流棋手竟有几人?又有谁能像赵治勋、李昌镐般爱棋近于痴迷,视其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呢?当一位国内知名棋手毫无顾忌地对外界声称:“我根本不爱下棋,那么多时间都用在下棋打谱上简直就是浪费!”时,我们应该明白,中韩棋手间的差距与其说是功力的对比,不如讲是态度坐标的高低分野。 首席记者张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