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打比赛,输球的方式无非这两种,搞清楚核心就离进步不远了!-乒乓国球汇

原标题:打比赛,输球的方式无非这两种,搞清楚核心就离进步不远了!-乒乓国球汇

凡事,就怕认真。

乒乓球,挺难。认真琢磨,亦能收获一二。

输球的方式,抽象地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的回球上台了,自己没碰着球,失分;一类是碰到球了,但回球下网或出界,导致失分。

知道如何输,也就可以思考如何赢,或者说如何减少输球的出现。

没碰到球而失分,可能是对方回球质量高,速度快、力量大、角度刁,自己来不及反应,被直接打穿了;也可能是被对手调动,打了空档;还有可能是最低级的自己漏球,等等。

出现“来不及反应,被直接打穿了”的情况,没有太好的办法,对手降维打击,多学习就是。

出现“被对手调动,打了空档,摸不到球”的情况,说明自己没把住台,失了位,原因或是动作过大、太追求发力导致的还原过慢,或是预判不够造成的。

改进措施:一是改进意识,认识到除了力量,好的旋转、落点也是质量,而且是更合理的质量;二是在比赛过程中提醒自己用可控的力量打球,时时注意快速还原。

同时,比盲目发力重要一万倍的是,注意提升自己的预判能力。

预判能力,并不神秘,跟拉球技术一样,只要意识到、时时练,亦能提升。

还有最后一种,“自己漏球”的情况,不用多说,通过训练减少就是。

出现“碰到球,但回球下网”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吃下旋,可能是没借上力、未合上力,也可能是回球弧线过低或过短造成的。

借力、合力不好,是一个大课题。既有击球节奏的问题,比如出手太慢,节奏不对,导致动作窝住或被球顶住;又有板形调节不合理、迎前不够的问题。

出现“碰到球但回球出界”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吃旋转,可能是用力过猛导致出界,也可能是回球弧线过高或过长造成的。

改进措施:一是增强判断能力,判断清旋转是第一步;二是不断增强对摩擦的理解,很多时候下网和出界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归根结底都是摩擦不好造成的,弧线也是如此。

上述内容看似纯学究式的理论探讨,细化开来,其实可以给出很多可实操的思路,比如:

很多业余球友很努力,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平停滞不前,就是因为思想意识上走入了死胡同,过于追求发力,发死力、瞎发力,一方面增加了自身失误率,白白送分,另一方面因还原不及,被对手盯着空档打,狼狈不堪。

合理的练球方向应该是——打每一个球,首先要盯准球,尽量预判,跟上节奏,尽量保证在下一板球最合适的击球位置上击球,然后用自己能控制的中等力量击球,从旋转、落点、节奏等方面找质量,坚决杜绝发死力、瞎发力的现象。

同时,多体会借力、合力的感觉,多尝试用不同节奏、不同距离、不同手法处理球,打破单一的击球节奏,逐渐具备变化的能力。

这,才是业余球友练球与比赛的核心之义。

*达克邀你共赏精彩乒乓奇闻趣事

最真的喜欢,是点右下角的“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