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兴奋剂的代名词
在第 24 届汉城奥运会上,加拿大人约翰逊不仅夺取了金牌,更以 9.79 秒的惊人成绩打破了尘封已久的百米纪录。然而真正爆炸性的新闻却出现在赛后。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宣布约翰逊的尿样药检呈阳性!国际田联立刻作出决定,取消约翰逊的金牌及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巨大的反差几乎让人无法接受,约翰逊因此成为了体坛最臭名昭著的骗子,1993 年的蒙特利尔室内运动会,他再次被查出了服用类固醇药物,这一次等待他的是终身禁赛的处罚。作为曾经的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运动员,他已经丧失了与人比赛的资格。
约翰逊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但他却几乎被当作了兴奋剂的代名词。因为约翰逊丑闻,奥林匹克和竞技体育中黑暗一幕从此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恶之花”愈演愈烈
兴奋剂受到了人们的批判与反对,然而体坛的兴奋剂事件层出不穷。没有人不清楚兴奋剂的危害和它所带来的恶果,但是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和荣誉的引诱,铤而走险的人永不缺乏。
现役选手不断爆出兴奋剂丑闻,昔日名将也不断被揭发出了服药的经历。美国奥委会前官员就向外界透露:刘易斯和其它十几名选手在汉城奥运会之前就被查出服用了禁药,而刘易斯更是3次药检3不过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约翰逊被剥夺了冠军资格后,正是刘易斯接过了这块男子百米金牌。而女子百米纪录的保持者,汉城奥运会三枚田径金牌的获得者“花蝴蝶”乔伊纳也在兴奋剂的疑云中猝死。
一个个丑闻被无情地揭开,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还有多少同样的丑闻被埋藏在无尽的黑暗中。
相关连接: 蒙哥马利栽倒 琼斯等40位运动员收到传票 THG-欧美体坛禁药大丑闻
兴奋剂泛滥谁之过
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1998 年的一次讲话中,他明确指出真正应该受谴责的不是那些服药的运动员,而是他们身边的那些人。萨马兰奇揭示了另一个事实,运动员才是最受伤害的人。
现在的约翰逊,一次次的上诉已经耗尽了所有的金钱。陪伴他的是贫穷与孤独和世人的鄙视。正如他的吶喊一般:“我做错了什么?我又没有杀人放火!”约翰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且被诅咒的命运仍然没有尽头。可是与那些被教练哄骗服用过量药物而导致疾病缠身,甚至要做变性手术的运动员相比,约翰逊是否应该庆幸呢?1988 年,世界体坛爆出了前东德运动员集体服用兴奋剂的丑闻。据资料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前东德政府曾在1万名男女运动员身上系统地使用过禁药。为了所谓国家或是教练个人的利益,许多运动员充当的往往只是一个无辜牺牲品的角色。
相关连接:
肯特利斯丑闻:教练仓库搜出641箱麻黄素
就像阳光和阴影永远会相随,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斗争也将长期进行下去。
兴奋剂和反兴奋剂斗争史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Jenson在100公里自行车赛途中的猝死震惊了世人。尸体解剖发现他的血液和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苯丙胺(安非他明),一种强力的运动神经刺激剂。六十年代滥用药物直接或间接致死的运动员多达30人。反兴奋剂序幕揭开。
1962年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通过了一项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决议。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日、法、比利时为代表的15国联合上书,要求对兴奋剂采取控制措施。
1967年成立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反对使用兴奋剂成为该委员会的一项主要工作。
六十年代 被滥用的兴奋剂主要是“传统兴奋剂”即刺激剂、麻醉剂等,药物在比赛前使用,赛后检尿尿液中的药物浓度高,而且这些药物的结构简单,建立检测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困难;
六十年代末期 被滥用的药物以合成类固醇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增强肌肉合成代谢。滥用者在平时训练中有计划地用药,比赛前提早停药,以躲避兴奋剂检测。这些药物的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直到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时,检测方法才有了重大的突破;
八十年代 内源性激素成为主要的滥用对象。由于正常人体中就存在这些物质,区分体液中的这些物质是自身分泌的还是人为使用的相当困难。这些物质中的肽类激素比类固醇激素的分子量更大,分析的难度也就更大。然而反兴奋剂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反兴奋剂斗争中还出现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致使国际上兴奋剂的官司不断。国际奥委会在1999年2月决定成立“反兴奋剂局”,进一步加大反兴奋剂的力度,决心将这一斗争进行到底.
相关文章:
国际奥委会与反兴奋剂斗争 国际体育组织关于禁用兴奋剂的规定
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将出台反兴奋剂统一标准 国际奥委会关于反兴奋剂的相关规定
兴奋剂何时退出竞技场 《中国反兴奋剂10年》报告 教练不幸被推向前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