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象棋大师冠军赛上,爆出了夺冠的17岁浙江队选手赵鑫鑫靠出资4万元,在关键的最后一轮比赛前通过中间人出面"搞掂"其他相关棋手,"买来""特级大师"这个象棋界至高称号的惊天"丑闻"。这一事件令全国震惊,使一向不太受人关注的象棋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直在进展中,中国象棋协会表示,他们将一查到底,但是要在多方的调查核实之后再下结论。而调查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国棋院处于风口浪尖却表现出了异常的低调,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我来说两句】
相关>>“特级大师”花钱买
“楚河汉界”被将军
|
|
|
|
荣誉 2005年5月8日,全国象棋大师冠军赛在上海落幕,17岁的浙江棋手、象棋大师赵鑫鑫在最后一轮较量中战胜江苏选手徐超,从而在小分上力压北京棋手蒋川,夺得冠军。同时获得了晋升特级大师的资格,这也是中国象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男子特级大师。
揭发 但是一周之后,在5月16日,国内某体育专业媒体却突然刊登了一篇题为《楚河汉界遭铜臭污染,17岁棋手四万元买特级大师》的报道,称赵鑫鑫的"特大"是靠本人出资4万元,在关键的最后一轮比赛前通过中间人出面搞掂其他相关棋手而"买来"这个象棋界至高称号的。报道还称,在赵鑫鑫"夺冠"的当天,河北棋手阎文清就已经向赛事组织者举报了这一事情。
调查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引起了公众及中国棋院的高度关注。5月16日,中国象棋协会就要求赵鑫鑫连夜赶往北京接受调查。据称在调查中,赵鑫鑫向象协领导申诉称,由于赵鑫鑫与蒋川同是浙江人,两人从小相熟。在最后一轮比赛之前,蒋曾经半开玩笑地主动向赵提出,如果蒋得了冠军,就把奖金给赵,反之如果赵夺冠,就把奖金给蒋,这样一来两人无论谁拿到冠军,都有好处。赵在与父亲通过电话之后,同意了这一做法。
承认 据赵鑫鑫的父亲、浙江省象棋协会副主席赵友增承认,赵鑫鑫最后一轮的对手比较强,做父亲的他建议,赵鑫鑫可以和对手商量,"买"下这一轮。于是赵连夜给对手徐超打了电话,但因为徐这轮胜出即可进前三,所以拒绝了赵的要求。第二天实战时,赵费了一番周折拿下了徐,如愿夺冠。赵也"信守承诺"将比赛冠军奖金1.5万元如数交给蒋,但在事件调查开始之后,蒋就将这笔钱交给象棋协会,成为赵买棋的重要证据。
否认 不过对于报道中所称的4万元收买其他棋手一事,赵家一直予以否认。
等待 对于赵鑫鑫的"买棋风波",中国象棋协会表示,他们将一查到底,但是要在多方的调查核实之后再下结论。而调查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关>> 买棋风波笼罩冀浙之战
阎文清:并非针对赵鑫鑫 |
|
|
据中国棋院象棋部主任刘晓放介绍,赵、蒋两人在接受调查时主动承认,此次大师赛第8轮过后,也就是冠军产生之前,双方曾有过一个私下协定:谁在最后一轮赛后获得冠军和特级大师称号,都必须分一半的冠军奖金(15000元)给对方,而后来如愿夺冠的赵鑫鑫也当真实践了诺言。中国棋协目前为止只认定了这一事实。而对媒体所报道的"赵鑫鑫另外用4万元向其他相关棋手买棋"一事则未有定论,因为相关棋手对此均矢口否认。赵鑫鑫在给中国棋院的申诉材料中称,面对"特大"称号的诱惑,自己的确有些难以把握,做生意的父亲赵友增就建议他花点钱给最后一个对手徐超"做做工作",但徐超拒绝了。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当事者都坚决否认与"假棋"有染。赵鑫鑫表示,最后一局棋的胜利完全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绝对不是"假棋",更没有"买棋"之说。他的对手徐超也坚决地称自己没有收赵鑫鑫的一分钱,最后一轮也没有下假棋。
赵、蒋双方的私下协定看似与买棋无关,其实大有疑点。最让人不解的是两人私下约定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按照蒋川的说法,两人的关系只属一般,仅凭着大家都是浙江人就能如此仗义地把奖金分给对方吗?显然其中还另有隐情。如果没有利益关系,冠军为什么要给亚军分钱呢?
据赵鑫鑫说,"私下协定"是蒋川最后一轮比赛前主动向他提议的。因此有一种说法是怀疑蒋川给赵鑫鑫设了套。而更多人分析,情况极有可能是这样:蒋川非常清楚,胡庆阳这个"中间人"在向自己提出帮助"买棋"不成后,肯定会找赵鑫鑫。这样,即使自己取胜也不可能夺冠,于是就有了这个提议。而赵鑫鑫一是出于对蒋川的补偿心理,二是对最后结果没有十足信心,也就同意了这一提议,达成"私下协定"。
棋界人士认为,假如赵鑫鑫最后一轮确属"买棋",那么这1.5万元应当是给蒋川的"捂口费",无论如何,涉嫌的"黑钱"数额已经从4万元变成了5.5万元。
刘晓放认为,他们两人并非直接对阵来决出冠军,为何要进行这样的约定,多少有些令人费解。单纯的私人间约定是一回事,但在比赛中进行以金钱为手段,以功利为目的的约定,则要另当别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就其本身而言,君子协定是不对的。中国棋院会在整个事情调查清楚后依据有关规章作出相应处理。
相关>> 17岁棋才身陷"买棋风波"
蒋川承认私定协议
他没和举报人对视
赵鑫鑫:要用赢棋来证明自己 |
|
|
一个"象棋特级大师"的称号究竟能比"象棋大师"称号多多少好处,到底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还要冒险去买呢?
这可能要从如何获得"特大"称号谈起。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晋级"特大"的条件是,一个棋手必须在全国象棋个人赛中获得3次冠军方可晋升"特大"。由于每届冠军基本上被"特大"垄断,一般棋手很难有机会晋级"特大",所以之后条件有所放宽,棋手获得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或3次全国第二、三名就可晋升。1998年晋升"特大"的标准又放宽为4次全国个人赛前6名。同年,晋升"特大"的途径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在新增的全国象棋大师冠军赛中夺冠一次并且胜率达到67%或两次胜率未达标但夺冠者仍可晋升"特大"。另外,对原来的全国个人赛4次进前6名者晋升"特大"的条款又作了修订,改为3年内两次获得全国个人赛第二、三名者可晋升。目前,全国有"特大"23名,其中男子棋手15名。
初看上去,象棋棋手的各种称号和围棋棋手的段位一样,是一种技术称号,它仅仅标志着棋手的技术等级。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因为即使后来放宽了升"特大"的标准,大师要升"特大"也不容易,比起围棋来要难很多。更重要的是,围棋最高的技术等级"九段"已显得越来越无多少实际意义,但象棋的"特级大师"虽然含金量不如以前,对于一个棋手来说却仍有不少实际好处。首先"特大"是一个棋手至高无上的荣誉,赵鑫鑫夺冠后就因此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特大"。另外,"特大"比"大师"在经济方面的"好处"也多了一些,首先是特级大师和大师在省专业队中的待遇不一样,更重要的是"特大"可以获得更多的参加比赛的机会,如各种有奖金的邀请赛一般都只邀请"特大"参加。此外在参加一些非商业性比赛的时候,"特大"可以享受到诸如棋协负责路费或者住宿费的待遇。只有17岁的小赵取得该称号,这对于他今后的升学和工作都将起到一定的有利作用。
相关>>胡荣华:买棋事件凸显危机
棋手绝不能有损形象 |
|
|
特级大师赵国荣认为,通过一项赛事选出特级大师,这本身就不科学。已获得"特大"者不参加这个比赛,这说明这个赛事不是全国最高水平。通过大师赛而选出的"特大",多少有些"水分"。另外,这个比赛的赛制也有漏洞。在最后一轮时,一些棋手因战绩不佳无心恋战,而他们的胜负又"牵连"着别的棋手的名次,往往这个时候容易出问题。"买棋事件"给中国象协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不断地完善赛制的同时也要整肃赛风。
象棋界1960年正式决定在个人赛中引进"瑞士制"。这种赛制事先安排多轮比赛,比如这次大师冠军赛男子组定的9轮,即不管参赛选手有多少,按照"强对强、弱对弱、不重复"的原则,每个棋手只打9轮比赛。随着轮次的递增,成绩好的棋手会积分越来越高,对手也越来越强,他们所坐的台次也会逐渐靠前,最后的冠军自然会在第一台或者比较靠前的台次中产生(因为有不重复交手的规则)。如果最后一轮比赛出现棋手积分相同,则比较他们的对手分,即去除并列棋手之间的比赛成绩外,将其他8轮他们遭遇过的对手的积分相加得到的分值。
"瑞士制"的好处在于棋手没必要和每个参赛选手过招,却又保证了水平、成绩相近的棋手之间的直接较量,大大缩短了赛程,可谓事半功倍。它的问题在于,由于现在棋手水平比较接近,一旦出现积分并列的情况,对手分的多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轮次不多的赛程中,这会大大增加随机性,谁获得冠军很可能要取决于坐在最后几台(即成绩较差)的棋手成绩。事实上,下到最后一轮无望取得好成绩的棋手往往有心无力,这就给买棋者提供机遇,形成"臭棋决定好棋"的情况。
兼任中国象棋协会秘书长的刘晓放表示,赛事组织及赛制方面有一些漏洞。今年初,协会曾召开过工作会议,着重研究新形势下的赛事组织及赛制改革问题,并初步决定七八月份出台一些新的赛制与赛事安排。
相关>>赵国荣语出惊人:选“特大”比赛不科学
|
|
同样是棋界丑闻,同样是受到媒体关注,甚至同样是浙江棋手,赵鑫鑫的"买棋风波"很容易让人将他与4年前陈临新在全国围乙联赛中的"让棋风波"联系起来。但是比较一下中国棋院对于两者的处理方法和态度,却可以看出很大的不同之处。
陈临新是在2001年4月2日的围乙联赛中爆出丑闻的,26天后遭到中国棋院停赛一年的处罚。但是在事发之后,负责调查的中国棋院领导的态度却比这次严厉得多,不仅在第一时间就通报了调查的内容,而且在围乙联赛的闭幕式上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件事到现在,还不能算完!那位棋手有罪过啊!"--华以刚;
"有些职业棋手,对这种'悔棋'、'交易'的事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王汝南;
"中国围棋界假棋其实是很多的。"--罗建文。
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棋院就已经为"陈临新事件"定了性。
不同的态度或许可以说明中国棋院对两件事情不同的想法,一位象棋界资深人士日前告诉笔者他的猜测:"中国象棋和围棋是不同的,围棋基础雄厚,而象棋正处于每况愈下的境地中,所以尤其经不起折腾。这件事弄不好就会变成对中国象棋的一次'将军',所以领导必须慎重再慎重。"
除了这样的考虑之外,从刘晓放和几位棋界人士的一些话中,还可以看出导致两种态度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两位棋手的年龄不同。陈临新是过气的老将,罚了就罚了,而赵鑫鑫年仅17岁,是刚刚升起的一颗棋坛新星。在这两天的采访中,刘晓放不止一次地表示,年轻人如果犯了错误,我们应该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多做批评教育,以利其改正错误,这要比单纯的处分来得实在。"毕竟赵鑫鑫还很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再说了,别说是棋手,就算是小孩犯个什么错,家长还给个机会让他改正呢。"
相关>> 王汝南谈“买棋”:棋院会严肃慎重地处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