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队不幸又陷入了国足传统上难以摆脱的那个“怪圈”。尽管球员和教练嘴上可以说,第一场比赛发挥了百分之四十,第二场比赛发挥了百分之七十,但在第三场比赛意外败给小组最弱队智利之后,他们该明白,要保证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在重大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实际并不如想像那么容易。 阿根廷人批评中青队,说他们像机器一般按照教练布署的战术比赛,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沈祥福曾予以批驳。他的理由是,南美人对于足球的理解和欧洲不同,而中国应该像欧洲人那么思考。但在青年队的级别,也许南美和欧洲想得都是一样,鼓励孩子发挥天性,让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过早地让思想被禁锢在一个严格的框框中。 就像中国的少儿教育,其方式现在几乎被全面推翻一样,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其指导思想,确实也值得反思。以前的孩子,从稍微懂事一些开始,就被填鸭式教育,背唐诗,学算术,看起来是知道得不少,但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4岁孩子的注意力,每天只能集中15分钟,超过这15分钟你硬塞进他小脑瓜里的东西,可能就会造成他的厌倦,这将直接影响到他学龄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效率。而我们的青少年训练,由于过多地被要求牢记战术纪律,执行固定的战术套路,会不会也导致同样的后果呢? 一支被要求到每个细节的队伍,一群被要求执行每个指令的孩子,在无法得到具体指令的情况下,如何面对场上的变故?这个对手的打法我们适应,或者他不适应我们的打法,也许比赛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手里,而如果对手的情况出乎我们的意料,在临场比赛中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够,就导致比赛的主动权旁落,这样的球队,显然被过早定型,缺少一些这个年龄球队应有的灵活性和不可预料性。 下一个对手是阿根廷,中青队曾经在香港四国赛上无可争议地击败的对手。这场比赛也将可以作为中青队最重要的一个检验自身的机会:对手曾经和他们交锋,吃过他们速度的苦头,了解他们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手有针对性的作战方针,而中青队还有没有什么应变的余地? 当然对于中青队的球员们来说,在这支队伍中渡过的两年只不过是自己足球生涯中短短的一个开头,但如果能让他们明白,自己被带上的这条路方向对不对,正确的方向应该在哪边,那对于他们的整个足球生涯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条路有点问题,也许,“回头是岸”?――如果能有哪个球员想到这么个问题,不需要得出确定答案,那本身就是个进步。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