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我作为人民日报特派记者前往摩纳哥的蒙特卡洛,采访决定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想起1993年9月23日我们在蒙特卡洛的那个从极度兴奋到极度凄苦的夜晚。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当时我经过一天的采访,最后到了路易二世体育馆,等候着萨马兰奇最后的宣布。方方面面的信息使我们感到,北京希望极大。但北京在一路领先的情况下,最终以两票之差不敌悉尼。盼望给国内值夜班的同志们传去北京夺标喜讯的我,仿佛一下子从温室掉进了冰窖。 2001年7月13日夜,我在编辑部夜班办公室仔细关注来自莫斯科的决定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的电视直播。当第二轮票投过,姆巴伊等先生在填写着什么,这与第一轮投完不同,说明投票已经结束,有城市已经胜出。一种强烈的预感冲撞着我的心灵:哪个城市的票数能如此领先?基于上次的经验和事先分析,这回非我们北京莫属;但也正是基于上次大喜大悲的经历,不到最后关头,不到萨翁吐出“北京”二字,我仍将感情的潮水压抑着。但随着台上国际奥委会委员以及萨马兰奇和何振梁的一举一动,这种预感越来越强烈。最后分晓凸现,我同每一个华夏子孙一样,那狂喜的闸门霎时迸开,以最大的音量欢呼起来。我与同志们一起到街上去散发《人民日报》号外,我对电视里的狂欢场景百看不厌。 蒙特卡洛是一种从过分乐观到难以接受的过程;而莫斯科是一种从信心十足到压倒性胜利的过程。在去年采访悉尼奥运会时,中国运动员奋勇夺金的拼搏精神感染着我,当我兴奋地走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时,就想象着,2008年,我能更加自豪地走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里。而且我坚信,我的这一愿望不是梦。 1993年9月23日后,北京申奥代表团一位香港代表给我寄来一张他精心制作的我与他在蒙特卡洛的合影,上面题写道:“中华心,奥运情,再努力,争成功!”寥寥数语,表达了每一个华夏儿女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执著,对北京能举办奥运会满怀信心。相信,此时这位先生的心情与我一样。(《人民日报海外版》郑红深)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