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久事大厦后面有一家小宾馆,与董荷斌的第一次见面,就定在那个宾馆的二楼茶室里。21岁的董荷斌,是第一个驾驶F1赛车的荷兰籍华人。 从小寄养邻家 董荷斌的祖父祖母是第一批去荷兰的温州移民。26年前,他的父母也从温州到了荷兰。他们住在离鹿特丹很近的一个小镇,叫威尔浦。1983年,董荷斌出世了。 绝大多数的温州人到荷兰,都是以开中国餐馆为生。董荷斌的家也是如此,楼下开餐馆,楼上睡人。小荷斌很乖,尽管父母极少管他,可他却一直非常听话。 3岁时,小荷斌该上幼儿园了,根本没有时间管他的父母,想到了邻居布尔斯肯夫妇。布尔斯肯夫妇开着一家小吃外卖店,虽然不算很富裕,但至少生活比较清闲。夫妇俩没有孩子,所以特别喜欢这个中国小男孩。平时小荷斌去他们店里玩,经常能得到一包薯条,或是一个甜筒之类的小惊喜。 起先,布尔斯肯太太不肯,她生怕小荷斌晚上看不到父母会哭会闹。最后,在董太太百般要求下,才同意小荷斌试一个晚上。哪知,那个晚上,小荷斌竟然睡得很香。这么听话的孩子,布尔斯肯夫妇理所当然地收了下来。两年后,董荷斌的亲弟弟也被送了过去。 所以董荷斌除了外貌外,思维、举止、语言,都纯粹是一个荷兰人。这与他从小在“荷兰爸爸”家长大有很大关系。直到现在,董荷斌回老家威尔浦,都还住在布尔斯肯家。 掌握四种语言 三岁前,董荷斌只会讲温州话。而现在,他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法语、德语与荷兰语,此外还会一点拉丁语。“我英语学了七年,法语与德语各学了四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学的。我不是什么语言天才,因为每个荷兰人都或多或少地掌握几门外语。”董荷斌说。 董荷斌另一个喜爱的运动是溜冰。他还曾经在地区的溜冰比赛中,获得亚军。此外,他的钢琴也弹得不错。说他多才多艺,倒也不算夸张。 两年前,随着他来中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父母逐渐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在荷兰请了个好朋友,专门教董荷斌汉语。可是,似乎有些晚了。董荷斌非常想学好汉语,但没有系统的时间。 7岁开卡丁车 七岁时,小荷斌吵着要去公园开卡丁车。他的父母同意后,他高兴得又蹦又跳。 “第一次开卡丁车,一共开了大概8分钟。但印象特别深。”七年之后,当董荷斌的父母终于同意拿出二万多荷兰盾替他买了一辆卡丁车时,董荷斌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开卡丁车的情形,“我非常镇静,坐进去很快就会开了,一点不害怕。” 从14岁到18岁,短短四年,董荷斌的卡丁车技术突飞猛进。但是囿于经济原因,他参加的比赛还是不多。18岁后,他开始尝试一些方程式赛车。由于表现出色,一些车队或是俱乐部都减免了他的许多费用,应该说,他的父母除了替他买了一辆赛车与一辆拖赛车的房车外,就没花多少钱。 董荷斌的家至今也不能算是富裕,否则,他参加的比赛肯定还会更多,进步肯定还能更大。好在他在去年代表万利达车队进行宝马方程式的比赛中,表现尤其突出,结果以14站比赛10场冠军的绝对优势,获得总冠军,并参加去年年底威廉姆斯车队的试车。 “第一次开F1,这种紧张刺激,你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只举了一个例子,“从时速300公里降到时速60公里,只用了1.8秒。” 新女友是电脑 有赛车的地方,似乎总是有美女。即便不是F1,也是如此。 董荷斌曾经有一个很漂亮的上海女友。看到过她的人,都说眼睛一亮。这个女友,是董荷斌去年夏天来上海做宣传时,朋友聚会时认识的。董荷斌的一个姑姑住在上海,上海是他在国内的一个常住地。 具体是什么原因,最终使这两个年轻人分道扬镳,董荷斌没有透露。但是据熟悉董荷斌的人说,他们在语言交流上,还存在很大障碍,而且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又不能时常见面,所以分开是必然的。“我现在是单身,你替我在你们报纸登个广告吧。”他开玩笑地说。 “其实,我现在的女友就是它。”董荷斌手指着椅子上的背包,里面是一台手提电脑,“我到哪儿都带着它,它才是我的真正女友。”董荷斌非常喜欢玩电脑游戏,而且以赛车居多。“有时,他玩起来像疯了一样。”他的中国推广人王忆非女士说,他其实只去过四个F1赛道,但他对所有F1赛道都了如指掌,在电脑游戏中,他早是F1年度总冠军了。 “开F1是每名车手的梦想。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这位长得非常英俊的小伙子最后强调,他一直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中国人,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中国人能为他加油。 本报记者高兴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