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奥输球处处找理由 球员归罪运气和体能 |
 |
 |
SPORTS.SOHU.COM 2004年4月19日10:55
足球报
|
|
记者贾蕾仕德黑兰报道 下半场刚开场十分钟,于涛就倒在对方禁区里,伊朗队员很“仗义”地帮他压着腿,通常这一动作是抽筋的“标志性动作”,但事后沈祥福对此给予了否认,他说:“当时于涛只是被踢了一下,不是体能。”但在酒店,沈祥福也承认这场比赛“跟伊朗相比,逼抢和跑动总是慢半拍,跟不上对手的节奏。”而队员们最大的体会就是“体能不足,才出现这种情况”。
居然体能不足
在体能充足的开场阶段,国奥队上半场的前30分钟还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并攻进了第一个进球,这也是队员们普遍在赛后认为“开局打得好”的原因,“开场体能不错,打得还比较顺,后来慢慢就没有优势了,体能是个大问题。”
现在队员们已经没有了头两场比赛后的失望情绪,只是奇怪,“这段时间的体能怎么会出现问题”。赴伊朗高原前,教练组一度选定贵阳、昆明作为接近伊朗海拔的城市作为集训地,但是教练组同时还有一个担心,以往在昆明尝试多种训练计划,但效果都并不理想;而最突出的一次是小组赛对叙利亚队的比赛之前,即使有体能教练毛翼轩指导,但是下了山还是出现了体能不足的现象;对高原的体能训练效果任何人都无法保证,因此除了票房的考虑,中伊第二回合的备战选在长沙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下半场尽管当时球队已经落后,但是队员们已经无力加强进攻。为此,一名队员赛后说:“打完武汉的比赛后,量一直没上去,这可能也有原因吧。”自来到长沙后,球队的安排和训练项目大多以调整和放松为目的,尽管队员们在心态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比赛的判断和反应还是感觉上有点慢”。
队友“怀念”杜威
这场失利,球员们已经谈不上什么郁闷失望,只是在分析输球原因时,“运气太差”成为另一个“焦点”。
很多队员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杜威偏偏这个时候受伤,如果他在场就不会输了。”第一个失球尽管安琦需要负一定的责任,不过一名队员也提到:“如果杜威在场上的话,他会卡住中路的位置,他们的补射就不会那么容易了。”尤其第二个失球很多队员们都提到一点:“杜威的防高球能力要强一些,以前很少丢头球跟杜威的判断有关系。”
其实张宝峰作为杜威的替补本场没有大的失误,但他在防守和进攻上都难以得到队友甚至教练的绝对信任。一名队员在赛前谈到任意球的进攻时就说,“赛前布置的就是打张宝峰的点,但是效果跟杜威还是有差别。”张宝峰只是在上半场抢到过一次头球却被他顶高了,“杜威头球的力量很足,压得住”。
下半场国奥队获得如此多的任意球机会,还是差了能一锤定音的人物,也难怪队员们会在赛后“十分想念”杜威,但最后一名队员切中要害地说:“这种比赛之前受伤,只能说我们运气太差了。”从打完第一场汉城的比赛开始,“运气说”就一直在国奥队员中“流传”,这场比赛只不过再一次印证了这个不是原因的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