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胜两负,男排无缘奥运是之前多数人意料之中的,但是过程中还是有不少惊喜。特别是连胜韩国、日本和末战击败加拿大都是我们有些意外的结果。这次比赛也是这支国家男排组建三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次。队员在技术能力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至少除了与澳大利亚队的比赛之外,其他比赛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技战术水平。与去年亚锦赛和世界杯相比,中国队在技术发挥上面有一些提高。 首先,失误减少了。这些失误包括发球失误、扣球失误、防守失误和配合失误方面。以前中国队一旦拼发球之后就失误频频,其中包括副攻那种完全没有威胁的上手飘都经常送分。而进攻失误主要体现在一传不到位,调整攻的时候,攻手为了避开对方的高拦网,不得不将球打到后场,由于没有压住手腕,因此常常出界。这次比赛由于一传基本上都比较到位,而且二传手王贺兵经验丰富,不到位的球调整得很好,使得攻手扣球都比较舒服。而且几名攻手(特别是年轻选手)的扣球手法都比以前有进步。面对高拦网时,不象以前一味的发力,而是打吊结合,或是造成对方打手出界。因此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只是在与澳大利亚队比赛的时候心态失衡,失误偏多。其他比赛失误都很少。 失误对比:(全场比赛失误次数) 中国对韩国 10:14 中国对日本 21:35 中国对伊朗 16:28 中国对法国 22:17 中国对阿尔及利亚 22:11 中国对澳大利亚 17:19 中国对加拿大 19:23 其次,拦网和防守体系有进步。副攻一直是中国面对实力相当的球队或者是高水平的球队的软肋,他们的拦网往往在起跳时机不对,或者形成了破坏性拦网,没有给自己反击的机会。而新阵容里,张翔取代施海荣之后,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让张翔的拦网直接得分次数很多。以前中国队拦网几乎全都依靠副攻,而郑亮虽有高度但是拦网的判断并不好,而其他攻手因为判断能力不强,因此往往形成网前的一对一,网口很快就被突破,这次落选赛老将张翔和王贺兵的加盟,让网前的判断提高了很多,因此往往前面形成了两人甚至三人拦网,给对方的进攻很大的压力。拦网提高了之后,后排保护得失误较少了,也给中国队的防反创造了机会。 拦网得分对比 防反得分 中国对韩国 9:4 12:11 中国对日本 10:10 (统计数据暂缺) 中国对伊朗 10:9 14:10 中国对法国 9:19 8:9 中国对阿尔及利亚 13:7 11:4 中国对澳大利亚 7:9 11:15 中国对加拿大 7:4 15:5 拦网得分队员统计:郑亮12分、沈琼 12分、张翔12分、崔晓栋12分、何炯4分、王贺兵3分、胡松2分、张晓东2分、汤淼 2分、安家杰2分。 副攻得分率占41.3%、主攻得分率同样占41.3%、二传得分率占11.1%、接应得分率6.3%。 第三是二传分配球多是情况下比较合理,能够充分利用中国队的各个攻击点,而世界杯的时候二传因为副攻位置较弱,因此主要传了在主攻和接应的二、四号位,传球点过于暴露,因此进攻效果并不好。王贺兵在全部7场比赛中也只有4次传球失误。跑动传球16次,站立传球308次。 进攻点的分析: 中国队进攻选手得分分布情况: 汤淼88分、沈琼63分、张翔57分、郑亮51分、崔晓栋40分、王贺兵12分、施海荣12分、安家杰9分、张晓东7分、胡松6分。总得分345。 主攻手进攻得分比重:40%、副攻进攻得分比重:28.4%、接应进攻得分比重:28.1%、二传进攻得分比重:3.5%。进攻点比较分散,因此一攻成功率和得分率都比较高。 同时也存在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一个是发球的攻击性和得分率。中国队这次比赛为了确保减少失误,发球的攻击性在很多比赛中都体现不出来,因此这是中国男排技术上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从技术统计的情况来看,中国队没有一个人的发球进入前十名,王贺兵排名最前,每局0.17个次发球得分,排在了所有选手中的16位、其次是沈琼和汤淼的发球排名第22.、23位,每局得分率是0.13个。而其他中国选手由于都是上手飘球,因此威胁不大,得分和寥寥。在发球是第一次进攻的今天,倡导加强发球的攻击性是大势所趋,中国男排要在今后加强这个技术环节。 发球得分 失误 成功 得分率 王贺兵 4 11 69 0.17 沈琼 3 11 62 0.13 汤淼 3 12 85 0.13 张翔 1 5 72 0.04 郑亮 1 6 73 0.04 崔晓栋 0 2 63 0 二是一传到位率,这次落选赛参赛队的水平都不是很高,中国队的一传到位率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加强一传将是保证中国男排今后快变战术的关键,加强一传的到位率也是亚洲球队对抗欧美强队的“生命”。这场比赛张翔发挥出水平,而沈琼则进步明显,但是初辉的表现差强人意。 排名 到位 失误 一般 成功率 沈琼 7 104 6 40 65.33% 初辉 13 114 6 57 61.62% 张翔 15 62 6 35 对于这届中国男排来说还是在技战术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奥运落选赛后,新人将重新占据国家队的舞台,到底新的阵容能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呢?我们拭目以待。(戴瑛俊)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