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荷30年的夙怨如果要找个源头,那么有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荷兰的国家敌人:邦霍夫。
上世纪70年代初,荷兰豪门阿贾克斯在克鲁伊夫的带领下取得冠军杯三连冠,而费耶诺德也拿到了1973-74赛季联盟杯,国内两家劲旅为橙衣军团贡献了大批悍将,荷兰队成为一支在欧洲足坛崛起的精锐之师。1974年的西德世界杯,米歇尔斯执教的荷兰队在二战后第一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半决赛中荷兰人淘汰了三星冠军巴西队,他们在决赛中遇到东道主德国队。决赛中,穆勒接到队友邦霍夫的一记精确传球打进了决定胜利的进球,从此也注定荷兰人在世界大赛中悲大于喜的命运。
而策动这次进攻的邦霍夫多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邦霍夫是一个不折不扣在荷兰出生的荷兰人,1970年他获得了德国护照,并入选德国国家队。1969年,邦霍夫代表德国青年队比赛,当时他还是持荷兰护照的荷兰公民,这使得荷兰足坛人士谈及1974年世界杯时,往往会因为邦霍夫有争议的国籍问题变得心绪难平。根据国际足联《关于球员资格的有关规定》中的条款:如果此前代表出生国参加过任何国际比赛,那么则无权重新选择所属协会的机会,显然是违章的。
前一段时间,不莱梅的巴西前锋艾尔顿欲加入卡塔尔国籍,帮助卡塔尔队征战世界杯外围赛,关于球员国籍和参赛资格之间的问题引起大范围的争论。邦霍夫的这桩往事又被荷兰媒体捅了出来,他们主张荷兰足协通过官方程序向国际足联上告德国人,将1974年世界杯永久留在荷兰,但荷兰足协最终没有介入,此事不了了之。
除了有争议的邦霍夫外,荷兰队在决赛前发生的“桃色游泳池事件”被德国《图片报》放大后,很多球员的妻子和女友打来电话责问当事人,给橙衣军团带来极坏的影响。再加上两国历史上的积怨,在1974年世界杯上,荷德在绿茵场上也开始结怨。
对现役荷兰国脚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两场德荷大战有着深远意义。当时,电视机开始在荷兰家庭普及。1980年的意大利欧洲杯,荷兰2比3输给德国,小组赛遭淘汰,黄金一代就此告别。当时只有8岁的范德萨印象深刻,他回顾道:“德国人一直占据场上优势,看电视的时候,我对荷兰球员的表现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也加深了我对足球的热爱。”而范德法特这一代则是在1988年的欧洲杯的决赛中接受了甜蜜的足球启蒙教育。(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