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环保总局获悉,近年来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近海赤潮平均每年发生二三十次,到2002年,这一数字上升为79次,2003年更达119次。
据统计,1990年到1999年间,我国近海累计发现赤潮200余起,平均每年20起。其中,1997年~1999年3年间,共记录到较大规模的赤潮45起。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广东、山东、浙江、辽宁和上海近海。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杭州湾、莱州湾、大亚湾、汕头——汕尾海域以及天津近海等是赤潮的多发区。
2000~2003年,我国近海共发现赤潮304次,其中东海增加的趋势比较明显,渤海则呈下降趋势。
2000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29起,其中渤海、黄海和南海发生次数没有明显变化,东海发生的赤潮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而且5月中旬赤潮面积超过了5800平方公里,属特大型赤潮。
2001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时间提前、影响范围扩大。全年共发现赤潮77次,累计面积达15000平方公里。
2002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9次,累计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与2001年相比,东海增加17次,渤海减少7次,黄海减少4次,南海减少4次。赤潮造成的灾害损失显著降低,但有毒赤潮的发现次数略有增加。
2003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累计面积约14550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较上年增加40次。
2004年5月,浙江舟山附近海域发生面积约8000到10000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造成严重危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