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胡恒北京报道 自元代以降,北京城一直在国都的位置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而中国围棋的气运,从晚明初清时代的盛世到近代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再到新中国建国后的扬眉吐气,也始终都和北京息息相关。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专业围棋就以北京为中心开始踏上了步履维艰的复苏之路。由李济深(时任国家副主席)向国务院提出创建棋社的申请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1952年北京棋艺研究社正式成立,社址在什刹海南河沿,原是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别墅。北京棋艺研究社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棋艺组织。在过惕生、金亚贤、崔云趾这些老前辈的悉心提携下,吴玉林、韩念文等第一批新中国的专业棋手在中国围棋重新上路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当然,北京棋社首要的成就则是培养出了在此之后彻底撼动世界围棋秩序的聂卫平。
在和聂卫平同时期的北京棋手中,除了长期担任《围棋天地》杂志编辑职务、著述颇丰的程晓流六段,以及曾任北京棋院院长的谭炎午七段等已为棋迷耳熟能详以外,曾在“新体育杯”围棋赛中勇夺第三名的常振明是个不可不提的传奇人物。这位曾经的专业棋手不久前刚刚出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行长,可谓是棋手中“转型”幅度最大,也最为成功的一人。
顶尖高手后继有人
和职业棋手人才辈出、群雄逐鹿的上海不同,每一代棋士都以一位领军人物为核心,似乎已经成为了北京棋界坚忍的传统。其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影响了整个中国围棋发展历程的聂卫平九段。
1963年,北京棋社派雷溥华到北京小学开设辅导班,重点培养了聂卫平。为使聂卫平早日成材,过惕生还住在聂卫平家里,教授聂卫平棋艺。在前辈高手的精心栽培下,聂卫平在前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以不可思议的11连胜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围棋史上难以撼动的超凡地位。在那个亟需英雄的年代,聂卫平不败的神话在中国激发起了空前的围棋热潮。目前聂卫平仍然积极参加各项国内赛事,但战绩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昏着迭出而力不从心。不过,由他担任总教练的聂道场现在是北京各类围棋学校中当然的头牌,每年都有棋童从这里出师,跨进职业围棋的大门。或许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个聂卫平会在这些孩子中产生。
当聂卫平随着1988年首届应氏杯决战对曹薰铉令人扼腕的失利而逐渐落幕后,1982年入段,1993年即升为九段的张文东异军突起,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九段棋手,同时也是我国围棋项目恢复段位制以来第一位从初段打上九段的棋手。在1993年夺取全国个人赛冠军后,张文东毅然选择了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历史。他目前已经是中国棋院围棋部副主任,从胜负师开始向围棋运动管理者悄然转变。
在目前的北京棋界,孔杰七段毫无疑问是执牛耳者。作为公认的“绝代双骄”之一,高居中国职业围棋等级分第一位的孔杰和其他中国优秀新锐们肩上担负着阻止韩国围棋君临天下的沉重使命。对于孔杰来说,他才刚刚踏上属于自己的胜负的荆棘路。
1989年出生,今年刚刚15岁的“神童”陈耀烨四段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在2003年围甲联赛中与聂卫平之间爆出的“复盘风波”而为人们所熟知,但这位2002年全国少年冠军、2003年世界青年冠军的确具有很大潜力。作为北京少年棋手中最杰出的代表,陈耀烨有望在不远的将来从聂卫平、张文东、孔杰等人手中接过北京围棋的大旗。
黑白江湖承受寂寞
和聂卫平在职业棋界一样,孙宜国7段在业余棋坛是一个活生生的传奇:一届世界业余锦标赛冠军,两届晚报杯冠军,六届黄河杯冠军,其中包括1997年至2001年神话般的五连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位因为严重的血友病而不得不放弃职业围棋梦想的天才棋手现在仍然过着“职业”的围棋生活,毕竟他的经济来源全靠下棋,靠打比赛拿奖金、靠教学生养家糊口。然而,即使是业余的天王,孙宜国对围棋近乎燃烧自我般的付出与所得的微薄回报(每年总收入约为3、4万元)相比较,依然令观者不胜唏嘘。
孙宜国曾说,在四十岁之前他要多下棋,多打比赛,即使会因此而少了很多教棋的收入也在所不惜。与孙宜国的这份执着相比,北京业余棋界其他高手对生活的选择更加平和,也更加现实。目前在海淀棋院担任教练的邵光6段虽然在不久前曾经打入中国围棋名人战本赛,但与职业棋手一争雄长的野心早已逐渐淡去;孙宜国和邵光的好友邢印达6段20年来一直在北京市少年宫围棋班做教学工作,能够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棋上有所成就,已经是他最大的快乐所在;多年来走南闯北的吕三尺6段选择了下海经商,而新一代高手中的翘楚、1981年出生的鲍云6段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他的眼中看去,世界除了围棋之外,自有一番更加广阔的天地。
尽管作为中国围棋活动的中心,北京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面对茫茫黑白世界,紫禁城下的求道者们和广袤中国大地上无数的同路人一样,只有在忍耐了难以承受的寂寞之后,才能看见光明的未来。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