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的收入一直是球迷十分关注的,同时这也是让业内人员敏感的问题。中国球员和欧洲球员的收入有多大的差距?中国球员的收入是高还是低?在去年粗浅尝试之后,中超俱乐部今年普遍较大幅度地降薪,而欧洲豪门的球星们的收入却在近十年节节攀升。事实上,在降薪的背后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的收入减少,而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收入来源则值得我们关注。
例证1 欧洲:4.58亿欧元 曼联和耐克的合同价值4.58亿欧元
欧洲豪门日进斗金
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球迷有这样的疑惑: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如何负担得起贝克汉姆每年高达760万欧元的薪水;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又如何筹集到资金以支付德国门神卡恩840万欧元的年薪?如果你头脑中也有类似的疑问,请看看这篇文章。
根据美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世界上最具实力的20家足球俱乐部在最近几年里年均收入增长了14%。这些大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比赛门票及球迷在球场的消费、电视转播权和其他商业合同。这次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连续第八年公布豪门俱乐部收入年度报告。
在这份名为“足球财富联赛”的报告中,有资格上榜的豪门俱乐部清一色来自欧洲。在电视转播权收入方面,意大利的几家大俱乐部收入最为可观。世界上没有哪家俱乐部得到的电视转播合同能同AC米兰队得到的那份一样诱人。贝卢斯科尼的红黑军团在把所参加比赛的电视转播权卖给SkyItalia和Mediaset两家电视台后,每年收取的费用高达1.34亿欧元。
俱乐部在队服上的收入来源一般分为两类。“红魔”曼联俱乐部在队服授权生产合同上获得的利润数一数二。2000年,俱乐部同耐克公司签订了为期13年、价值4.58亿欧元的队服合同,平均下来每年能从中获得3500万欧元,是支付队中荷兰球星范尼斯特鲁伊年薪所需资金的数倍。
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狂热球迷愿意花50美元买回一件自己钟爱球队的队服,但只有极少数大公司才有实力让它们的商标出现在豪门俱乐部的球衣上。德国电信公司为使其标志出现在拜仁慕尼黑队队服的前胸位置,每年必须拿出1700万欧元,这也是目前金额最高的队服广告合同。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电视和网络媒体包围的时代,这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认为俱乐部的比赛门票收入比较而言不会太高。实际上,球票收入是保证足球俱乐部正常运营的基本收入来源,英格兰人在这点上有深刻的认识。伦敦切尔西队的单场比赛门票平均价格为73欧元,是世界上最贵的。皇马球迷到伯纳乌球场现场看球的平均花费为34美元,而AC米兰的圣西罗球场球票在21欧元左右。球票价格上的差别还不是全部,精明的英格兰俱乐部还在努力让到现场看球的球迷为饮料、食品和各种纪念品慷慨解囊。
排在德勤财富榜前三位的足球俱乐部分别是英格兰的曼联、西班牙的皇马以及意大利的AC米兰,年收入分别为2.59亿、2.36亿和2.23亿欧元。对比几年来各家俱乐部的收入变化可以看出,豪门俱乐部同其余中小俱乐部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加大
例证2 重庆力帆球员基本工资下降50%
中国球队紧缩银根
中国足球运动员降薪了。在去年粗浅尝试之后,中超俱乐部今年普遍较大幅度地降薪,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是顺应民意还是无奈之举,也无论是大刀阔斧还是隔靴搔痒,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让降薪的阵痛成为中国足球市场从无序到规范的一段“苦旅”。
降薪是中国足协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一种“民意”。尽管是以两份合同的“假打”开始,但足球运动员降薪在今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业内人士透露,几乎所有俱乐部今年都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球员工资,力度小的降了20%,力度大的降了50%,比如力帆俱乐部,从国脚到替补的基本工资平均降了一半。
中超联赛因为综合发展环境的糟糕,导致市场开发举步维艰,球场广告牌不好卖,降价球票也不好卖。正是因为可以预期的收入难以达到期望值,因此足球投资人也只好“紧缩银根”。
降薪也是俱乐部的无奈之举。其实无所谓无奈,因为中国足球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无序。中国足球是最早进入市场的体育竞技项目,但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和粗糙的操作,只有恶性竞争,没有价值规律,因而形成了足球行业尤其是足球运动员的收入“虚高”。
去年,“降薪”还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力帆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从长远看,降薪是一种必然趋势。”他这句话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足坛民营资本的意愿。即便是一心打造百年足球老店的重庆力帆,即便是回报社会不言后悔的想法,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也直言,力帆涉足足坛这几年,总投入已超过两亿元。
足球投资人不断退出和足球俱乐部不停转手,本身就体现了中国足球长期高投入的巨大压力。中超联赛今年又取消了降级。没有成绩压力之后,无论教练还是球员,无论“国产”还是外援,都不需要“名牌”。俱乐部“顺水推舟”地降低球员工资,实施起来倒还顺利。不过,对足球运动员来说,这是一种痛苦,对因为降薪而闹出矛盾的沈阳金德来说,甚至是俱乐部和球员的两败俱伤。中国足球需要这样一个阵痛的过程。
根据足球联赛自身特点和市场规律进行合理化降薪,能使足球投资逐渐趋向理性和规范,还能促进球队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球员要得到更多的收入,必须通过上场机会来获得上场奖金,这就需要他们更刻苦地训练和有更良好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这段阵痛是中国足球市场从无序走向规范的一个开始。尽管还仅仅是降低基本工资,尽管除了降薪之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俱乐部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并且真正走出了这一步。这是今年的中超送给球迷的为数不多的一份礼物。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普遍降薪的行为背景是中超联赛连续两年取消降级,而明年一旦恢复降级之后,新一轮的“烧钱”行为可能死灰复燃。显然,中国足球市场走向规范仍是一段“苦旅”。这个过程不能依靠几家俱乐部来完成,也不能完全依靠足协的“红头文件”。
中国足球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不但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调节,还需要理性的足球投资和健康的竞争机制。(刘卫宏 蔡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