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1日电 随笔:阳春白雪与雪中送炭
新华社记者张寒、刘丹
弗朗西斯·勒梅已经是第5次看着塞舌尔乒乓球队在世乒赛上扫兴而归了。经历了4月30日和5月1日的预选赛,这位非洲岛国的乒乓球领队遗憾地目睹了4名队员在4个项目上全军覆没的过程。但从他黝黑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失望。
“早有心理准备了,这就是我们的水平,但能在这里现场观摩到这么多世界顶尖高手的比赛,却是我们的最大收获,”勒梅这样总结着他们短暂的世乒赛之旅。
从1993年的第42届世乒赛至今,塞舌尔只参加了在哥德堡、天津、吉隆坡(团体)、巴黎和上海的5届世乒赛,期间没有一次、一人迈出过预选赛的门槛,但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依然如故,来上海的3男1女谁都没有因为自己只练过4年乒乓球而妄自菲薄。
在人口只有81000人的塞舌尔,虽然国家乒乓球协会下面只有6个分支,顶尖运动员都不满21岁,其中没有一个职业运动员,经费全靠政府支持,但乒乓球竟然是这个西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第六大运动。
在瑞典,瓦尔德内尔们谱写“维京传奇”的年代已经逝去,但80000多业余乒乓球选手的数字仍然有增无减。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北欧国家里,家里摆着乒乓球台是司空见惯之事。在日本,狭窄的四岛中竟然有150万名业余乒乓球手,岛内的乒乓球比赛几乎每天都有。
国际乒联1926年成立至今,成员已从9个协会发展到如今的198个。无论最初的匈牙利称雄,还是中期的捷克斯洛伐克垄断、日本崛起,乃至中国强势前的欧洲风暴,都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相对于这种阳春白雪来说,缺少了把乒乓球开展成第六大运动的塞舌尔这些小国的雪中送炭,乒乓球这座大厦的根基肯定不会牢固。
乒乓球运动能由小及大、由弱到强地发展到今天,有乒乓大国一呼百应的成分在里面,更缺少不了像塞舌尔这样乒乓小国的无私贡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从这项运动中获得快乐的分母的支撑,乒乓球运动才能稳步走到今天。
一滴水无以成江河,众多水滴汇集到一起,则可以掀起千层浪。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就是这个道理的真实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