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乒赛大幕落下,中国选手再次如愿包揽5个单项的冠军,可喜可贺。本届比赛无论组织还是接待,都可以用“完美”一词来形容。倘若在鸡蛋里挑点骨头,那就是国际乒联目前实施的“11分赛制”仍存在较大缺陷。
我认为,原来的“21分制”可以改,但是否采用“11分制”,很值得商榷。自实行“11分制”以来,我在采访奥运会、世乒赛期间曾询问过不少国内外的运动员、教练员,发现他们大多对“11分制”持怀疑态度,普遍认为“11分制”偶然性太大,不能真实反映选手的竞技水平。当初,国际乒联是以缩短比赛时间、增加比赛偶然性为由将21分制改为11分制的,现在看来,效果无疑是明显的。但刻意增加比赛的偶然性,对这项运动的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很简单,若纯粹追求比赛的偶然性,每局比赛只打一分球岂不更好?“11分制让人难于发挥。它要求运动员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一局就完了。但人不可能不犯错啊。”这是一名外国选手说的一番话。正是“11分制”导致的这种偶然性,造就了不少“黑马”,使不少高手惨遭“杀戮”。施拉格能在巴黎世乒赛问鼎、柳承敏能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或多或少都要感谢这“11分制”。
本届世乒赛前,被中国队视为男单夺冠对手第一军团的11人中,居然有10人无缘4强。被视为第二军团的梅兹,居然连取我王皓、郝帅两员战将,杀入4强。这次意外的出现,同样沾了“11分制”的光。据说,目前已有一些协会向国际乒联递交了申请,要求将“11分制”改成“16分制”,这样既比原本的“21分制”缩短了比赛用时,也更能真实反映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我相信,这些议案咱们中国会投赞成票的。(文/吴广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