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中国足球新纪元使命的中青队止步16强,周海滨、陈涛、朱挺失声痛哭,替补门将于子千跪地不起,队长冯霄霆独坐地上懊恼不已,而唯一的“海归”董方卓却将愤怒撒到了主帅克劳琛身上。难以想象,输球后,球员竟敢对主帅动粗。退一万步说,对一个爷爷辈的老人如此动粗,在道德情理上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董方卓赛后的过激举动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主帅克劳琛遭到来自中国足协全面行政干预后,全体上下对克劳琛极度不信任的一种爆发。
事实上,罪魁祸首正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中国足协。碍于前任掌门阎世铎签署的中德合作协议,尽管中国足协一方面在不断地重申克劳琛在业务上的绝对权威,私下里却又暗地授意中方教练组多次插手、干预德方教练组的正常工作,最后甚至还把老头吃雪糕的时候,没请大家客也列入了批判克劳琛的罪状中,更令人费解的是某足协副主席竟然亲自在比赛中行使主帅职责。由此可知,一些球员为何在比赛后避开克劳琛,以免让督战的足协领导误解是“挺克派”,一些球员为何敢责问克劳琛为何不让首发。
从米卢的成功执教经历,中国足协应该早就意识到,由于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外教和中方教练组在执教思维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实,再优秀的教练,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试想,如中青队能将2∶2的比分保持到终场,又有谁敢在赛后对老头的换人策略嗤之以鼻?
所以,这支矛盾集于一身的中青队要是在世青赛上走得更远,那才是不正常,输球,是迟早的事,与克劳琛完全无关。时报记者 许可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输球”,共找到
686,49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