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琛不是“傻子” 换人的真实意图被众人误会 |
|
|
SPORTS.SOHU.COM 2005年6月23日02:51
北京娱乐信报
|
|
克劳琛在中德之战的临场指挥上没有错,他只是做了一个选择,一个职业教练员在重要比赛中常见的选择:宁可求稳,等到加时赛再用剩下的两个换人名额。
克劳琛站起来了,一直站着,中青队后半段的被动和后防线的全面失控让他紧张万分。这时德国老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立即换人,换上体力充沛的苑维伟和董方卓,挽救左边路的防守危机并通过增加锋线威胁来让德国人不敢放手进攻;第二种是继续忍耐,希望本队可以守住最后的几分钟,等到加时赛时再换上生力军去一举击溃对手,或者至少可以防止加时赛时有球员受伤或体力不行时还有人可换。克劳琛选择了后者,一个引来很多疑问的选择。
赛后克劳琛在被质问为什么不早点换人时,非常肯定地说:“我没有任何理由换人,因为后面还可能会有30分钟的加时赛。”这位德国老帅的潜台词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他想在加时赛在进攻上做出调整,向对手发起总攻来一举拿下对手;另一种是人们通常上理解的那样,只是怕有球员受伤或体力无法坚持不至于无人可换。
批评家可以说克劳琛没有魄力,如果当时尽早换人加强防守、保持进攻压力的话,中青队90分钟就有可能解决战斗,但是如果真的这样换人却没有拿下对手,反而因为加时赛有人受伤无人可换而告负的话,那是不是克劳琛又会被指责没有常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克劳琛又很有魄力:当时中青队的防线漏洞百出,克劳琛不是傻子,他不至于看不出德国人随时都有可能得手,但是就在他稍微犹豫时,时间已经将近终场,于是他决定赌一把,博中青队能守到加时赛再做进攻。
最合适的评价,只能说是这些教练在某一场比赛中出现了一些指挥失误,或者说他们的真实意图被误会,但人们不能借此便妄加菲薄,甚至忘记他们以往成功的经历,将其打入深渊。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克劳”,共找到
522,093
个相关网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