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古代的奥运会,还是现代的奥运会,奥林匹克理想都是像宗教一样神圣的。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个转折点,美国的那个叫尤伯罗斯的人,把奥运会改造成一个既像宗教一般的神圣,又像印刷钞票的机器一样为国际奥委会和主办城市带来滚滚财源的东西。
1979-1984年,尤伯罗斯出任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他用100美元开了个银行账户,到大功告成,最后结算的时候,这个账户上已经有了2.15亿美元的盈利结余。
跟尤伯罗斯相比,他的邻居可就惨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办1976年奥运会的时候,亏损了10亿美元,直到今天,当地的居民还在为那次追寻奥林匹克理想的冲动偿还债务。
不论是尤伯罗斯之前,还是尤伯罗斯之后,许多申办城市和举办城市对奥林匹克的理想的追寻是真诚的。像蒙特利尔、悉尼和雅典这些城市,他们为了举办一次好的奥运会,真正做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当然也有一些城市,把奥运会纯粹当成一笔生意来做,主办人关心更多的是成本控制和盈利“分红”。更有一些城市,看重的是奥运会的政治价值和宣传价值,比如当年的希特勒统治时德国的柏林。
不管是出于对梦想的追求,还是出于对利润的追逐,甚或是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当然也可能是三者兼而有之,总之,奥运会的主办权现在成了香饽饽,角逐2004年奥运会的候选城市,竟然多达11个,像洛杉矶那样只有一个城市“求亲”的美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尤伯罗斯把奥运会请下神坛的时候,国际奥委会并没有为迎接接踵而来,各色各样的“爱慕者”做好准备。激烈的竞争,带来各种各样的腐败活动。为了赢得国际奥委会委员手中的那张选票,各个候选城市可以说手段花样翻新,无所不用其极。美国的盐湖城贿赂行为被揭发出来后,十多个国际奥委会委员受到处理,国际奥委会不得不更改章程,取消了委员们到各个申办城市视察的特权。
为了赢得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好感,申办人员要做很多工作。有些工作是公开的,可以见诸报端,这里就不重复了。有些工作是秘密的,除了国际奥委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外界很难知道那些私下的交易是怎样的。还有一类是“私人的”。这一类无伤大雅,说出来可以让读者了解申办者如何挖空心思,试图赢得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好感。譬如,亚特兰大申请1996年奥运会的时候,波多黎各的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到访考察。在欢迎宴会上,亚特兰大市长请警察局长出来,赠送一件特别的礼物给这位委员。警察局长于是亮出一份文件,并奉送给那位委员。原来那份文件是当年该委员在美国留学时酒后驾车的违章纪录。警察局长当众宣布,该项违章纪录,从此以后不复存在了。不知读者看到这里,对美国警察局长拍马屁的本领,是否有所领教。
这一套本领,欧洲人也一点不逊色。雅典人会给某位委员突然送上一份发黄的1946年的泰晤士报。原来那是这个委员出生当天的报纸。于是这个委员知道了他降临到这个世上来的那一天,世界上还发生了那些其他的大事。这份礼物让这个委员内心温暖了很久,对雅典申办人员的好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从1984年以来,如果以旗鼓相当来衡量的话,最激烈的一次奥运申办活动当属北京跟悉尼为了2000年奥运的那次较量。大家都知道,那次北京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作为前往蒙特卡洛报道这次国际奥委会投票活动的记者,12年之后回过头去再看北京的那次申办活动,确实感慨良多。除了政治上的干扰之外,我们那次申办活动的一个弱点就是缺少“私人的”这个因素,让国际上一些人,觉得北京有点“硬”。这个问题在我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得到了调整,但是有的地方又调得太过了。比如,听说巴黎有把沙滩排球安排在埃菲尔铁塔下举行的创意之后,北京许诺可以把沙滩排球安排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而实际上这样的承诺是难以实现的。
7月6日,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即将在新加坡产生。现在西方的媒体都很看好巴黎,称巴黎是领跑者(Front Runner),而从1984年以后的奥运会申办来看,所谓的领跑者经常是最后落马的。申办1996年奥运会的时候,雅典人是领跑者,最后输给了亚特兰大;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北京是领跑者,后来输给了悉尼: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时候,罗马是领跑者,而实际的赢家是雅典。从本次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来看,巴黎最终能否胜出,依然有待观察。曲北林(新华社高级记者)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申奥”,共找到
2,023,25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