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会做还得会说
需要特别指出,国际奥委会委员对候选城市的认识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他们对候选城市的了解基本上只有两个渠道--评估报告和申奥陈述。
与常识相左的是,即使在国际奥委会投票这样看似严谨的场合,起关键作用的往往并不在于书面的材料,而取决于更加直观的语言交流和表现形式。相较于繁复冗长的报告,反而是一次清晰有力的陈述,更能给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国际奥委会的评估报告更认可巴黎,可但凡听了陈述的观众都会承认,如果不看评估报告,伦敦显然要比巴黎更具说服力。安妮公主、伦敦市长、英国籍奥委会委员以及运动员等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段阐述,相较于巴黎的平铺直叙,别致而脉络清晰,且文采斐然。这对于听了整整一天陈述,耳朵都起茧子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来说,无疑是现场最有感染力的。
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海伯格在谈到伦敦击败巴黎的原因时说,很多被伦敦陈述打动的委员,是“用心而不是用脑”去投的票。感情战胜理智,这绝非耸人听闻。
拉票:细节的力量
国际奥委会规定申办城市不能拉票,在投票前也严格限制各种宣传公关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代表团不能做“自选动作”,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外交”活动也是客观存在。尤其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多时,关键是要说服中间势力,“自选动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毫无疑问,伦敦在这一点上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巴黎可能因为自视领先而漠然置之。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透露,投票前就有消息说,前面几轮被淘汰城市的选票,有不少被伦敦争取去了。
法国媒体一直在暗示,英国采取了违规手段。而希拉克尽管对伦敦说出了“祝贺”的话,但他又感谢巴黎申奥团“一贯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似乎在影射对手什么。
总的来说,仅就硬件而言,按照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公认巴黎强于伦敦。但申奥远非仅凭硬指标能够决胜负,这也是共识。有的时候,胜利是由很多细节构成的,比如,伦敦的陈述人安妮公主是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以她的影响力,在面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时,肯定比巴黎市长更具优势。
伦敦的胜利是一点一滴追赶所至。伦敦市长利文斯顿的一句话需要所有申奥城市记住:“一开始我们觉得面前横了一座不可翻越的大山,但一步步也走过来了。”
积跬步而致千里。伦敦笑到了最后。于是,巴黎第三次哭了。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申奥”,共找到 2,024,40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