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几天报纸,这个十运选手表白自己是“玉米”,那个坦承自己是“凉粉”,因为“超女”而流传开来的“PK”,也隐现在十运会新闻中。湖南女子举重选手杨炼以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于是马上有人写她长得酷似李宇春,并有娱乐味十足的标题:“哇,‘李宇春’夺冠”——不过看来看去,还真看不出杨炼长得跟李宇春有啥相像之处。
十运会开幕了,这种打“擦边球”或硬往上凑的新闻越来越多,但同样可以预见的,就是人们不会像迷“超女”一样疯狂追逐十运会。
数来数去,中国体育诸多赛事中还真找不出一个拥有“超女”那样广泛关注度的品牌来。
曾经有一段时间,足球甲A相当火爆,不料到了最后成了“假A”;甲A过去,中超登场,但并未遏止中国足球品牌沦丧的速度。被寄予了很高期望的中超联赛,一个赛季不到,就沦落到无人喝彩的地步。
尽管小报上还是永远的八卦绯闻、恩恩怨怨,热闹喧嚣得很,但是,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关注中国足球?没人去真正反思:中国足球,曾经多么珍贵的一个品牌,为何沦丧至此?
在一些人看来,全运会似乎成了“鸡肋”,除了体育圈很投入甚至有些“走火入魔”外,其他人则明显提不起兴趣来。跟奥运会、世界杯等世界大赛相比,全运会大多数项目竞技水平较低,但“超女”照样不是无名小辈的舞台吗?海选明星,恰恰成了观众“审美疲劳”之后新的兴趣点。
全运会要想吸引大量观众、得到广泛关注,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激发老百姓对全运会的兴趣。打个比方,如果他们也能像体育局领导对金牌“寸土必争”那样,全运会又何愁不成著名品牌?
不过说回来,中国体育赛事缺乏品牌,而“超女”能够成功,除了运作能力高低之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喜欢唱歌跳舞的人要明显多于体育爱好者。
新华社(肖春飞)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