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卫宏 张薇 钱荣
十运会随处可见的外籍教练和外籍裁判是一大风景,但这已经不再新鲜。最近两届全运会,中国体育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希望把全运会办成世界水平的赛事,希望让全运会走上国际体育大舞台。令人遗憾的是,全运会的国际化,是在“瘸着腿”走路。
“师夷长技”成为临阵磨枪
在十运会很多赛场都能看到洋面孔,比如赛艇、网球、帆船、马术、曲棍球等。这些中国竞技体育的均势和弱势项目,正在依靠聘请外籍教练来提升水平。
22支赛艇队就有6支聘请了外籍教练,这些队伍在“老外”的帮助下取得不错的成绩。河北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迎说:“我国赛艇,尤其是男子项目,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高水平的外籍教练给我们带来了观念的革命,他们的许多东西都是新鲜的。”
长期处于专业体制下的全运会,一直存在眼光狭窄和自我封闭的缺陷。现在,全运会不再闭门造车、自娱自乐。然而,这些“师夷长技”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为全运会“临阵磨枪”的短期行为,成了地方体育部门为政绩工程的“押注”。
福建赛艇队聘请美国教练备战十运会,时间不到一年。海南帆船队为了备战十运会而聘请葡萄牙的佩雷拉进行临战指导,而佩雷拉9月17日才来到中国,帆船比赛一结束就打道回府。比佩雷拉更忙碌的是范德普特,他从今年7月成为湖北马术队教练后,飞来飞去跑了3趟,但执教时间总共只有一个月。这个有36年执教经验的荷兰人说:“队员们在这样的时间内学了两年的东西。”
“全运品牌”遭遇贬值因素
全运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有劳民伤财之嫌,而且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脱节。但是必须承认,全运会对中国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全运会也因其在世界体坛的唯一性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大品牌。
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走上全运会舞台,也让“全运品牌”更多地走上国际体育大舞台,广度深度渐趋增强。正如国际马术联合会盛装舞步委员会主席玛丽埃特·威瑟绮丝所说,在这个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中国体育得到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首次出现在全运赛场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官员,对十运会反兴奋剂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反兴奋剂的决心和魄力。
外籍人士对全运会的认可和评价,是“全运品牌”的一次推广和提升。遗憾的是,层出不穷的赛场怪现象和不够完善细致的组织工作,成为全运品牌的贬值因素。这些现象早就存在,但到了国际舞台,作用就被放大,因为“老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且近百名外国记者将是这些信息的传播渠道。国际体育记协主席梅罗表示:“中国的全运会为世界所关注,全运会的服务也应该有国际意识,但我们找新闻的时候还不知道去找谁。”
中国体育应该有品牌推广意识,更应该有品牌维护意识。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十运会,应该树立健康、美好、诚信的形象,让全运品牌更好地为北京奥运会和中国体育服务。
外籍裁判还应“转移战场”
十运会组委会竞赛部介绍,有40名外籍裁判应邀执法十运会8个大项的比赛,包括4名享受外籍裁判待遇的香港和澳门裁判。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说,全运会进一步国际化和开放化,请外籍裁判是一种尝试,总体来说非常有利。
接受采访的美国人摩尔·巴特勒、韩国人柳承辰等也认为,中国在全运会上邀请大批外籍裁判,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比赛执法水平,维护比赛的公平和公正;提高国内裁判的执法水平;让运动员更深入了解国际比赛的规则和执法标准、尺度。正如新西兰裁判加内特所说,“这种交流将有助于帮助中国改善和提高这一项目的整体水平。”
事实上,在一届全运会上,中国体育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但赛场丑恶事件的影响是无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运会聘请外籍裁判,不但要作为交流合作的纽带和提升水平的平台,更应该着眼于维护比赛的公平和公正。
然而,这些外籍裁判在十运会执法的项目仅仅是马术、帆船、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激流回旋和花样滑冰。对抗交手和打点计分的比赛,比如拳击、跆拳道、柔道、体操等,这些比赛最容易出现裁判问题,在事实上也频频出现争议和风波,却偏偏没有外籍裁判。(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