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0月23日电 题:江苏大捷之谜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刘卫宏 李铮
十运会23日闭幕,东道主江苏代表团以56枚金牌高居榜首。4年前的九运会上,江苏队以24.5枚金牌名列第四。4年时间,江苏是如何实现惊人腾飞的?“东道主因素”在其中起多大作用?
带着种种疑问,新华社记者专访了江苏代表团副团长殷宝林,他是江苏大捷最重要的“指挥员”之一。
1029计划
“江苏能够夺得第一,出乎我们的意料。”殷宝林开门见山。
他评价说,江苏在十运会上的成绩,是“历史的延伸、历史的突破”。除了六运会成绩下滑以外,江苏代表团在第五、七、八、九届全运会上,一直稳定在第二集团。九运会上,江苏比第三名上海代表团少6块金牌。“没有第二集团的基础,就不可能向第一集团发起冲击。在4年前,如果说江苏要进前三,体育圈的人不信,我们自己也不信。”
江苏获得十运会主办权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定的目标是“金牌进前三”,省体育局的目标是“争二保三”。有个起点很高的目标定位,“逼”着江苏体育人充分挖掘一切潜力。
早在九运会开幕前,江苏就开始着手准备十运会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江苏开始酝酿自己竞技体育发展的“1029”计划,即备战十运会与第29届夏季奥运会。此计划10月定稿,此时正是九运会备战最忙碌的时候,江苏比其他省市多出了两个月备战十运会的时间。
“我们学习借鉴中国代表团参加悉尼、雅典奥运会的经验,始终坚持‘唱低调、举哀兵、抓问题、狠抓细’--其实,夺金成功率高低,就在于细节。”
按“1029”计划,江苏稳扎稳打地一步步走向十运会:2002年,调整年,夺得23.5枚全国比赛金牌,名列全国第六;2003年,相持年,夺得28枚金牌,上升至全国第三;2004年,突破年,夺得40.5枚金牌,上升至全国第二。
“3年打下来,我们的心里有底了:江苏已具备冲击前三的实力。”2005年,殷宝林说。
在他们的计划中,2005年,是决战年。
转自搜狐
人才为胜利之本
九运会,江苏参赛选手为400余人,十运会,这个数字变成了699人。
殷宝林说,江苏过去体育专业队伍规模较小,“1029”计划实施后,运动队编制增加了400个,达到1700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队伍之一。除了给编制,江苏省财政还投入4年周期参赛专项经费1.3亿,比九运会6000万参赛经费翻了一番,训练、比赛中的问题、难题都得到了很好解决,全省的训练设施、生活设施彻底改善。
江苏省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队伍组建工作。殷宝林介绍,江苏共引进了140多人、10多名教练员,这些引进人才有15人在十运会11个项目上获得冠军,像男子马拉松冠军张庆乐,男、女20公里竞走冠军李高波、柏艳敏,男子体操全能冠军吕博等,均是从外地引进的人才。
跟全运会人才交流“一锤子买卖”不同的是,江苏引进人才,不是单纯的“买人”。这些引进人才中,除了女子跳远选手关英楠已成名外,其他人或者在原来省里成绩一般,或者索性就是业余体校的学生,引进后在江苏培养成材,不属交流选手。
此外,江苏与西部省份协议计分选手带入了3块金牌,与解放军双计分的金牌有4块,这两项在九运会上均只有一块。
殷宝林说,除了引进人才外,江苏还制订政策调动老将积极性,例如设立“再创辉煌奖”,对已获得过全运会冠军、又在十运会上再次夺冠的老将,奖励标准提高50%。结果老将发挥了很好的水平,像女子花剑老将肖爱华、举重老将崔文华。奥运冠军陈艳青甚至还在十运会上举出了自己的历史最好成绩。老将们为了家乡荣誉全力以赴,成为江苏十运会参赛选手的精神支柱。
“我们在队伍组建上下了大功夫,有了大收获。”殷宝林总结说。
对手失误,成就江苏
全运会历届三强,只有广东守住了十运会金牌榜前三名,以46枚金牌排在第二。
“江苏虽然排在金牌榜第一,但其实并不具备第一的实力,江苏实力不如广东,十运会前我们估算过,江苏夺金上限是52枚,下限是43枚,广东上限是58枚,下限是50枚,”殷宝林说,“正是广东在优势项目上意外失手,成就了江苏金牌第一!羽毛球7块金牌,广东有6个夺金点,事实上,广东选手5次打进决赛,但一块金牌未拿到;乒乓球,广东有4个夺金点,也一块金牌没拿到,广东在这两个项目上损失很大。”
他说,主要对手意外失手,成就了江苏7、8块金牌。开幕当天,江苏柔道选手连夺三金,出人意料。比如女子70公斤级,辽宁选手秦东亚是奥运会铜牌得主,但她意外失利未进决赛,结果江苏选手王娟拿到金牌。吕博夺得男子体操个人全能金牌,如果杨威不在自由体操两次失误,这块金牌肯定是杨威的。
天时地利人和
殷宝林并不讳言“东道主因素”。他说,由于领导、社会高度关注,东道主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特殊的备战氛围,是其他省市无法比的。“非承办过全运会,不知道其中滋味!”
东道主是不是受到裁判“偏爱”?殷宝林对此否认,他举例说,击剑是江苏传统强项,十运会上夺得7块击剑金牌,重剑项目裁判因素最小,堪称最公平的一项,江苏拿到了4块金牌;在裁判因素最大的佩剑项目,江苏4金一块也没拿到。又如摔跤,江苏选手有5、6个冲金点,但只是靠交流选手拿到一块半金牌。
他说,金牌有偶然性,但奖牌、总分反映综合实力,江苏能够取胜,一靠实力、二靠发挥,实力练到位了,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了。“靠别人帮忙多拿几块金牌有可能,但不可几十块金牌都这样吧?天都帮不了。”
“东道主现象”引来颇多争议,殷宝林坦承:天时地利人和,确实有利于主队选手发挥水平。比如“天时”,江苏选手自然比外地选手更熟悉气候;“地利”,江苏选手要比外地选手更熟悉场馆,别人要到十运会开赛前报到后才能进去适应,有些专项场地如山地自行车,适应难度大,不是三五天就能适应场地的。江苏选手能够包揽女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前三名,绝非偶然。“人和”,观众对运动员激励作用非常大。男子网球团体决赛,双方拼了10个小时,现场观众不走,运动员就是想放弃也没法放弃,观众的掌声,是对运动员最好的褒奖。
他说,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为主队创造好成绩,无可厚非。这方面可以给北京奥运会提供借鉴,“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做好一切对中国运动队的服务工作,例如把所有‘地利’项目研究透,有利于出好成绩。”
殷宝林说,十运会对中国竞技体育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破了三强格局,形成多强竞争格局,这有利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