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改革·俱乐部声音国球“NBA”应该缓行
乒超联赛即将进行的改革计划初步方案一经提出,各个俱乐部就都针对里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
该负责人认为,“为什么大家会认为乒乓球球员值501万元就是闹剧呢?我认为不是。姚明伤停一周就值那么多钱,我们应该证明国球的度量。”
而鲁能俱乐部总经理董建表示:“我们俱乐部对于方案的意见已经交上去了,现在就等着乒协最后的方案出台了,相信乒协不会进行政策的大调的,要不然我们的处境就会很难了。”
受“自由人注册”影响比较大的辽宁女乒主教练谷振江认为,“如果意见草案已成定局,那么辽宁女乒必定要在王楠和郭跃两人中将一人挂牌或租借出去。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已经以书面形式将意见反映给了乒羽中心,等待最后的结果。”
乒超改革·官方声音乒超还在初级阶段
国家乒羽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凤岩在8日结束的乒乓球工作会议上表示,改革举措都还在酝酿阶段,能不能实行,怎么实行还有待中国乒协充分听取各俱乐部意见后再做决定。
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认为,现在的超级联赛顶多是走到了一个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要求它马上就有多完善,一切还都在摸索中。
乒超轨迹 国球第一次与商业接轨
乒乓外交,这个词承载了在中国人心里乒乓球特殊的意味。在1995年之前,没有人想到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也会走上商业化道路。那年7月,乒乓名宿许绍发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连、大庆、福州和厦门搞了四场世界冠军挑战赛。这四场比赛已具备后来正式商业比赛的所有元素:冠名、广告、门票销售和冠军奖金。
1995年中国乒协接着创办“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赛”。当时实行的是赛会制,所有的比赛集中在几天内进行,央视也从第一届就开始转播了。参赛球队虽然以俱乐部名称出现,但其实还是各个省队打,唯一的区别就是背着赞助商的广告打比赛。
为了增加对赞助商的吸引力,1999年起,比赛正式改为“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国球从此走上了商业比赛与传统体制并行发展的双轨之路。乒超现状俱乐部面临两大难题
难题一:俱乐部内部管理混乱
目前国内很多俱乐部还是没有脱离由体委或者省体育局管理下的单轨制,尽管乒协提出了双轨制的口号(举国体制和俱乐部赛制相结合),但是大部分俱乐部的管理并没有摆脱旧有的模式。
鲁能俱乐部向来以管理见长。总经理董建告诉记者,“鲁能俱乐部并没有什么优势,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实行的是企业化的管理。这就和旧有的体制划清了界限,先建章立制,所有人的工作都是有合同在那儿摆着的。这就和那种拉了赞助把钱一交给体工大队的做法相比有了很大优势。还有相当一部分俱乐部和赞助商的关系不正规,赞助商只负责出钱,队里保证比赛时背着赞助商的广告就行了。”
难题二:运动员流动很难
在中国体育的传统体制下,运动员是归属传统意义上的省队的。新创立的俱乐部手里没有自己培养出来的资源,基本上用的都是引进的运动员。在联赛开始时,人才的供求总是非常棘手的。
早在1999年联赛一开始,俱乐部就面临着交流运动员的问题。双轨并行下,一边是传统体制下的省体育局,他们手里有世界冠军、优秀人才;另一边是商业操作下的联赛俱乐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省都有俱乐部。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员流动是联赛必须面临的问题。
不仅是乒乓球,包括篮球等联赛发展都不得不面对旧有体制留下的难题。
[上一页][1][2] |
(责任编辑:小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