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平在向刘翔讲解跨栏角度 |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随着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日前各国和地区都在制定各项奥运备战计划,比如运动员的备战、媒体的报道准备等等。比如韩国的《朝鲜日报》便开始对奥运的相关进行预热报道,并专门特派记者闵鹤洙对北京奥运的周边动态进行密切关注。在朝鲜日报的《奔赴中国体育科技现场》系列主题中,第一期便以科技之光在金牌上闪耀为题撰文,编摘如下:
本报记者一走出北京首都机场,就在一个快递公司的广告板上看到了中国体育英雄刘翔的身姿。
| |
可以想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人最想看到的也是刘翔能在男子110米栏上能再夺金牌。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成为第一个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中获得金牌的亚洲选手。去年,他还刷新了世界纪录(12秒88),在多哈亚运会上又添一金。
文章表示,从刘翔的胜利中可以看到中国体育迅速奔向顶峰的“中国体育科学”新面貌。去年年末记者在北京崇文区的体育科学研究所见到了所长田野。他表示:“刘翔的成功是先天性的才能与科学的训练方式、科学研究组的支持共同合作的成果。”
比如,刘翔身边共有5名专门科研人员随行,他们记录刘翔的生理、生化反应与营养状态,就连小小的心理变化也都一一记录在案。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10多名专家提出各方面的忠告。将这些总结起来后,专门教练孙海平制定训练计划。孙海平挖掘了原本在上海市体育学校从事跳高运动的刘翔,并将其培养成世界级选手。
该文表示,科研组对刘翔跨栏时的臀部与腰、手臂的动作、身体轨迹,通过数据进行精密分析。“刘翔的身体肌肉全部为110米栏运动奉献”的科研组的自信心就来自这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半决赛上,刘翔居第二位的时候,科研组通过影像分析,完善了他跨栏的角度与跑法,对刘翔在决赛上夺得冠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科研是理解中国体育飞跃的钥匙,科学支持从像刘翔一样的体育明星到一般小选手已经普及。即便是在北京的一些指导少年体育英才的学校里,也由专门科研组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精密地追踪选手们生理上的变化。
仅在中国体育总局直属的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所,就有120名研究人员。在全国30个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大学从事体育科学领域的人超过1万名。中国从2001年开始的5年间,全国省级以上体育部门投入到科学领域的资金达6.9亿元人民币,国家体育总局直接投资的科学研究费为4800万元人民币。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陈建民带领了中国冷门——铁人3项比赛的科研组,为该项目在多哈亚运会上赢得金牌做出了贡献。他表示:“中国的体育科学开始开花结果虽然是在20世纪90年代,但现在,科学家们与选手一起赴海外训练,中国体育已经成长为世界一流水平。”每当选手获得奖牌时,中国有关当局都会对在背后提供支持的科研组支付相同的奖金,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体育科学的重视。
(吉达)
(责任编辑: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