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5000名亚冬会的与会者迅速聚集,从大批人员的接待到各种活动的举办给东道主长春市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然而,远道而来的宾客被东道主的热情所打动,各界人士对东道主的努力大加赞赏。“热情”、“周到”、“受感动”、“水平高”……这种盛赞已成为参加亚冬会各路宾客对长春的结论性评价。
| |
在记者驻地,各新闻单位对志愿者、记者班车、住宿等方方面面,表示非常满意。一位记者拿出酒店的针线包,用了一下里面的别针,然后就把针线包放到了桌子上。当他采访回来后,发现服务员在桌子上留了一张便条,写道:看到您用了针线包,是否要缝补,如有需要请致电服务台。
另一位同行,采访回来误了饭,在楼道里与自己的同事说了这事。服务员听到后立即致电询问,并让厨师做了吃的送到房间。诸如此类的细节在亚冬会尚未开幕之时,已有许多例子。
记者在大街上看到过几个横幅,口号并不新:“办好亚冬会,当好东道主”。查阅了亚冬会有关资料后发现,这个口号并不是官方宣传口号。也许这是一句民间标语,它平实得像东北人那样实实在在。显然,在今天“当好东道主”已不是一句口号或标语了,它深入人心,成为了长春市民的实际行动,更体现了长春人民的文明程度。
接待服务工作是对长春的一大考验。本届亚冬会没有设立专门的运动员村。运动员、裁判员和官员分驻不同宾馆。目前,赛会提供的住宿、餐饮、车辆、交通、医疗等服务不仅满足了赛会的要求,还让来宾赞不绝口。在用餐方面,长春方面采用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用自助餐形式,提供中餐、欧洲餐、亚洲餐、阿拉伯餐等。记者用餐也由大会免费提供,如此的服务出自长春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其含金量价值甚高。
在赛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亚奥理事会体育委员会主席魏纪中就曾盛赞东道主,他介绍说,今年少雪,北大湖雪场人工造雪26万立方米,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大的工程,东道主干了一件
“人可以改变天”的惊天之举。
这样的惊天之举还有很多。为了亚冬会,长春市投入巨资,用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棚户区改造,这些成果也直接造福于民,深得人心。长春人对亚冬会如此有热情,这并不是无源之水,它源于广大市民从亚冬会中分享了成果,并为此感到光荣。
办一届亚冬会,其工作是十分艰巨的。本届亚冬会有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参加,这其中渗透着工作人员执著和付出。比如邀请队伍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据悉,在邀请伊拉克时就遇到了一些周折。在开始的时候一直无法和伊拉克方面取得联系。后来他们虽然口头答应要来参赛,但之后又传出了他们的奥委会主席被绑架的消息,再次与其失去联系。一直到多哈亚运会(亚运会新闻,亚运会说吧)的时候,组委会亲自向伊拉克递交了邀请函,又经几个来回,最终他们顺利成行。
圣火点燃,东道主的热情像圣火那样炽热;
赛事打响,“当好东道主”掷地有声……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东道主为本届亚冬会做出了令人叹服的成绩。然而这种努力并不仅仅是付出,亚冬会凝聚了长春人的智慧、凝聚了长春人的民心、凝聚了长春人的锐气,拥有此,生机勃勃的长春将无往而不胜。
本报记者 张乐年(长春1月28日电)
(责任编辑: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