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重庆体育未来发展之路 发展需要软硬两条腿走路

  引 言

  科隆体育学院的重庆籍女博士刘晓菲提到一个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问题时,谈到了三个前提条件——政府意识、场馆硬件和人才软件。“其中政府的意识是根本前提,而硬软件的配备则是根本条件。”

  新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两天前的谈话中已经提出了“区县发展是重庆成功的基础”的精神,他认为重庆各区县当家人有必要为“家里”添置“几大件”,而他所指的“几大件”中就明确提到了体育设施建设:各区县都应该拥有“一个有400米塑胶跑道、草皮足球场的体育场”。

在重庆城乡统筹的步伐中,城市体育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加速城市体育发展的必由途径,就是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

  当然,要谱写出属于重庆的“体育神话”,仅靠硬件的改善还是不够的。在上海和广州的采访中,不止一位体育专业人士提到,在软件方面,重庆最缺的是一群善于管理、运作和经营体育赛事和产业的专业人才。而且在加强区县体育建设和全民健身发展的意识之外,主动引进国际大赛,通过大赛打造重庆体育名片的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像一位市体育局人士所言,通过这次承办东亚四强赛的收获,大家会逐渐意识到承揽大赛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处。

  场馆的缺陷是软肋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重庆市体育局长吴建华谈到了这样一个观点。“重庆体育目前的最大矛盾,就是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体育生活需求与体育硬件设施落后的矛盾。”尽管上任一年多以来,重庆全民健身在吴建华的带动下开展得红火起来,但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的增加,却对重庆体育产业的提升帮助不大,没有办大赛的场馆,就无法让重庆体育更上一个档次。

  

  【现状】 直辖以来,重庆市的体育设施总体发展速度尚算可喜,在全民健身的大前提下,不少体育设施和健身路径已经深入各区县,加上一些区县的积极配合,因此重庆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现在已得到相当改善。但大型场馆的建设力度,在重庆却并不强。目前整个重庆主城称得上规模的大型体育设施只剩下奥体一处,而且唯一的奥体,在原本规划中的场馆设施也有差不多一半到目前还没有完成。因此四年来,我们在袁家岗看到的始终是这样一个奥体——两座现代化的场馆(体育场和游泳馆)孤独屹立,周边却是大面积的土石和空地。虽然大田湾体育场正在规划改造,但该体育场已经被划入了未来全民健身基地的范畴,这样一来,奥体显得更加孤独。

  

  【对比】 在上海采访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到处屹立的标志性体育场馆。八万人体育场、上海市体育馆、虹口体育场和江湾体育场等等,这些都算得上是上海比较老的场馆;F1上赛道、旗忠村网球中心等等,这些气势磅礴的新型体育建筑又是伴随着国际大赛的逐步引进而新建起来的。“每个区县都有自己能够承办国内国际大赛的场馆。”谈到这一点,上海人始终是骄傲的。

  在广州,该市体育局对其体育设施的介绍更让记者感到惊讶。广州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一万个场馆,到2010年场馆预计达到12000多个,大型设施配置率95%-100%、社区设施配置率95%。在建设中的包括武术馆、自行车赛场、沙滩排球场,功能进一步完善,不再单一只满足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传统赛事……就现有的足球场而言,从天河到越秀山再到奥体中心,广州市区范围内可以同时举办国家队、国奥队、女足的比赛。

  而重庆即将在2月份举行东亚足球锦标赛,女足比赛被放在了永川举行,在区县中能够承办如此级别赛事的,也只有永川。

  

  【尴尬】 上海和广州体育的骄傲之处,却正是重庆体育现在面临的最大尴尬。

  我们的记者去年底采访NBA中国区负责人时,对方表示,很愿意引进一支NBA球队到重庆这个西部大城市打一场比赛。但是记者不得不婉拒了对方,因为重庆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承办NBA级别比赛的篮球馆。

  去年,重庆体育局一共承办了七项比较大型的赛事,其中级别最高的就是亚洲女足青年锦标赛,国内赛事影响力稍大的就是全国游泳锦标赛,都放在了奥体举行。而目前的奥体,也只具备承办足球、田径和游泳三项赛事的能力。吴建华告诉记者:“重庆目前没有一个可以承办羽毛球国际赛事的场地,就算塑胶场地可以铺设,灯光、空调等条件也达不到要求;一些国家级综合赛事也没有具备条件的场馆,其他诸如网球、篮球比较吸引眼球的赛事,场地更无法满足。”

  而这样的硬件缺陷,带来的则是难言的尴尬。事实上在去年,包括NBA季前赛、羽毛球公开赛等多项影响力较大的赛事都有意进入重庆,但重庆方面不得不拒绝,仅仅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没有足以承办这些赛事的场馆。

  发展必须靠市场

  上海有位曾和重庆市体育部门打过交道的专业人士回忆起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我们在寻求与重庆体育部门合作的可能,想把国际田联的一站赛事放到重庆市来举行。但是当时重庆体育局某官员的一句话倒把我说愣了。他说,只要你们出钱,那当然没有问题……”坐等钱上门,哪有这样的好事?

  【观点一】 或许正是当年那次谈话,最终导致了本来可能在重庆落户的重量级国际田径赛事流产了。在上任后听说此事的吴建华,现在依然遗憾不已。“重庆现在发展到这个程度,最需要的就是通过足够吸引眼球的平台来向世界宣传自己。这也让我不得不提出一个观点——到底应该等别人送赛事进来,还是我们主动把赛事请进来?现在是我们需要赛事,所以就算花钱,所得的效应也绝对是值得的。”

  

  【观点二】 本身就是重庆人的科隆体育学院博士刘晓菲,在跟一些重庆体育界人士接触之后也谈到了自己的不解。“当提到做一些赛事的想法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并不是先做一下、试一下再说,而是首先就拿‘西部’说事,说我们是西部地区,条件不够又没有钱,等等。这等于还没有做,首先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刘晓菲所指的其实是一个重庆体育界存在的普遍现象,在记者过去的采访中,一些重庆体育局中层人士在谈到办比赛的问题时几乎都是一句话:“上边不拨钱,怎么办比赛?”对于这个观点,刘晓菲博士也谈到了自己的看法。“西部就一定不行?重庆的经济虽然赶不上广州上海,但是要做活几项比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没钱不是理由,因为要搞活一个体育赛事,光靠政府拨款是绝对不行的,而且政府也不会愿意。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意识的问题。”

  

  【观点三】 重庆体育界的意识落后,并不仅仅存在于办赛思路上。上海东亚公司由一个简单的八万人体育场维护小组发展成为了一个囊括多种产业的现代化企业,而重庆奥体中心却还维持在以收场租为主要经营手段的阶段。对于这样的对比,东亚公司副总舒兆良也谈了自己的看法。“租赁只是配套服务,自己可以做一些体育项目,做自己的品牌。而由品牌衍生出的其他产业,才是企业化的体育场赢利的根本所在。”现在的重庆奥体虽然也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产业商圈,但其“只吸纳体育相关产业”的做法却让舒兆良搞不懂。“我觉得这不太科学。熟悉体育产业的人都知道,在体育上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的。既然是自负盈亏,而且法律法规上也没有要求体育场馆不能经营其他项目,那完全可以扩展开来。”

  

  【观点四】 广州市体育局长刘江南在谈到观念的转变问题时提出了一种“聪明的融资模式”。“主要是三种方式,短期股份制、传统赞助商制、收取管理费制。最大程度满足各种赛事的需要。比如影响力较大、花费超千万的国际赛事,采取融资的短期股份制,谁都可以来投钱,比赛结束后按股份分红;一般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赛事,寻求赞助商;收取管理费制度主要针对自己有能力办赛的机构,体育局负责为他们提供组织和服务,收取管理费。”此外,刘江南也提出,体育局工作人员的一些“老机关”思想也应扭转。“要引导观念,树立体育还能为国增利的理念,理直气壮地去挖掘效益;要执行政策,在宏观上规划市场,进行管理,提供服务。”

  人才“真空”是硬伤

  刘晓菲博士在谈到重庆体育目前的困境时,提到了一个硬伤。“重庆市搞体育目前存在的最大缺陷,既不是经济也不是场地,而是一种专业性的运作模式,以及一个专业的运作团队。”而在上海和广州专门运作体育管理和赛事经营的专业人士看来,一个城市的体育要想通过市场化的办赛完成国际化,仅仅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有一支具备足够经验的专业团队来解决问题。

  

  【现状】 亚洲女足青年锦标赛堪称2007年重庆市级别最高的国际赛事,但是这样的比赛场均只有千余人到场观看;全国游泳锦标赛也是在奥体举行,但这个囊括吴鹏、欧阳鲲鹏等国内大腕的比赛,甚至赞助都要体育局长亲自去拉。谈到这个问题,吴建华很是头疼。“每次办大赛,就是体育局加上场馆这一班人马。他们之中没有专门从事赛事经营的专业人才,这套班子承担赛事运转还能应付,但若要兼顾比赛的宣传和商业运作,就难了。”

  现在重庆市内最专业的一套办赛班子,或许是奥体中心主任刘强的那拨手下。但这套班子各种人员加起来才20人左右,过去两年奥体承办的所有赛事几乎都是靠他们来承担,不仅搞比赛,还要搞经营。而这其中并没有特别专业的经营人才,两方面的运作更多靠的是兼顾,而有能力两者兼顾的也只有寥寥数人。

  

  【对比】 专门负责F1、网球大师杯和MotoGP赛事运作的上海久事公司副总杨亦斌告诉记者,该公司仅上赛场一个场地,就设有专门的赛场管理中心,下边有二三十个专业员工,专门针对赛道经营和活动。以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为主体的上海东亚公司副总舒兆良也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在赛事运作方面一直依靠自己组建的班子,一套策划班子、一套招商班子、一套运作班子。“现在我们下边的班子已经比较成熟,最低的都是大专学历。而且我们的人才配备是多元化的,比如我就不是搞体育的,而是搞经营的。我们其实是把体育当作一种产业来搞。”

  广州的软件优势则体现在与体育相关行业的发达,形成和谐氛围。如交通、通讯、旅游、餐饮、治安、金融、广告,都能一呼百应,可以为赛事提供最好的服务。此外,其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完全可以做到按市场规律去办赛。

  

  【尴尬】 来自重庆市体育局的数据表明,在去年重庆承办的七项比赛,上座率都不高。特别是有马晓旭这样的知名球员参加的女足亚青赛,在门票最低价格只有10元的情况下,每场上座率竟然连半成都达不到;有众多明星参加的全国游泳锦标赛则干脆敞开门不卖票,但前来观赛的观众依然寥寥无几。“原因有很多,但宣传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经营是最大的原因。这些比赛的主要经费来自于赞助,但数目都不大,有时不够还得体育局自己贴。总的来说,七项比赛搞下来,没有什么节余,但幸好也没有亏多少。”

  赔了本连吆喝都赚不到,这就是重庆目前办比赛的现状。

(责任编辑:姚远)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矛盾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