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延军
性别:女 身高:1.79米
出生日期:1963年3月18日
出生地:辽宁 运动项目:排球
最好成绩:第23届奥运会金牌得主
辉煌、低落、平淡、满足……有时,人生一段路,可以走得很长。
在职业女性这一群体中,她似乎显露不出任何与众不同之处,每日穿梭在北京这座拥挤且繁忙的城市之中,179厘米的身高偶尔会引得路人侧目。
她是领导、是母亲、是女儿……除此之外,她是1984-1986年世界级女子排球比赛的中国冠军成员,她是1984年奥运会的金牌得主,她是李延军。
久远的辉煌并未让低调的李延军一直活跃在关注体坛人群的视野中,对于打拼了多年的排球事业,她最终选择了淡出。
寻找李延军是个艰难的过程。相关她的报道在网上并不多见,了解甚至知晓她的记者也是微乎其微。最终,中央党工委培训中心的李主任这一身份成为找到她的唯一线索,一张招生网页上的联系电话,成就了此次对李延军的远途采访。
奥运前奏难忘周末的“电话长龙”
运动员的生涯对于李延军而言是段辉煌且艰苦的历程。至今,提起这段生活经历,李延军仍觉得一切似乎就在昨天。她说,那段日子里,让她最难忘的莫过于那次1983年的亚洲排球比赛中0:3输给日本,那次输球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而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女排面临的是铺天盖地的苦练。“那段日子大家练得确实非常辛苦。”李延军回忆说,训练基本上占据了生活的全部,那时还在实行单休日,一些年龄稍大的队员正在谈恋爱,休息日的取消让宿舍门口唯一的一台公用电话火了起来。“因为见不到面,所以大家就只能互相通通电话,那会宿舍五层楼,里面住的还包括其他队的队员,一到周日,电话跟前就排着长长的队。谁也不好意思多聊,毕竟后面那么多人等着。”
李延军说,在那段苦练的日子里,白天的训练结束后,晚上要进行业务研讨,把对手的习惯一一记下来,然后根据一系列的统计、最后算出百分比,直到最后达到对方的主力一抬手,我们便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球要往哪打的境地。“尽管这种魔鬼训练让人透不过气,但过了不长时间,球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1984年的美国巡回赛上,我们基本上吃透了美国队,最后取得了胜利。”
与其他球员相比,李延军的身体素质较差,大强度的训练会让她的膝盖难以消受,因此,作为副攻的她技术的运用多于体力。她说,自己打排球用的是脑子。
夺金一刻尿检,险些错过颁奖仪式
作为运动员的生涯,无疑是艰苦的,而对于这份艰苦,最好的回报便是夺冠。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稳夺冠军,这让李延军兴奋不已,然而至今想起这一幕情节,兴奋剂的检测这一环节让她记忆犹新。
提起夺冠,李延军的声音变得异常高亢,她说,那种感受,用兴奋是远远不足以形容的。然而在领奖时,在她身上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这个插曲让她哭笑不得。
夺冠后,女排队伍中,李延军被抽中去做兴奋剂检查,当时,所有的被检测队员必须统一集中在固定场地内,而且有专人贴身看护,以保证所取尿样无替换,直至取尿结束后,被检测运动员方能离开检测场地。
“当时刚打完比赛,出了那么多汗,体内根本没有多余的水要排除。”李延军笑着说,“而且夺冠后的兴奋也让尿检不能顺利进行,还怕错过那边的颁奖,所以急得不行!”
最后,李延军经过了一番挣扎,终于排出了尿样,但检测人员却说数量不够,这让李延军非常为难,可颁奖马上要开始了,这一时刻,自己是万万不能错过的。
最终,经过反复协商,检测方决定,李延军可以暂时离开尿样检测场地去颁奖,但队里必须有人留下看管尿样,最后,队医承担了这一重任。“到最后,检测组还是比较体谅我们队医的,允许他站在场地门口,远远地看着颁奖,后面跟着两名工作人员,抱着个纸壳盒,里面装着我没完成的尿样,就这样,我们队医远远地目睹了整个颁奖过程。”
李延军说到这里,笑得简直透不过气。她说,每次自己想到这件事都会笑个不停,颁奖结束后,自己乖乖地回去,完成了尚未完成的程序。
运动生涯被篮球“淘汰”的奥运冠军
李延军说,自己的排球情缘,起自小时候抚顺家里楼下的篮球场。“那会儿家里楼下就是一个体育运动中心,中心的篮球场正对着我家窗户,小时候闲来无事,经常趴在窗前,看体育运动中心里进行着的一切体育活动。”
长此以往的耳濡目染,让李延军爱上了体育运动,一次学校兴趣小组的报名,身材高挑的她,将篮球作为自己报名的首选,可最终结果却并未如她所愿,篮球队认为她太瘦,不适合此项运动,因此建议她报名参加排球队,这样,李延军的排球生涯就此打开了。
加入排球队后,她的运动天赋彰显无遗。“开始在学校打球,觉得打得还不错,老师也很看重我,并且把我推荐到市体校去打球。”李延军说,“从那时候开始,便深深地爱上了排球这项运动。”
不久,抚顺市体校老师在队里抽取了5名优秀的运动员,到辽宁省体校进行训练。“那次训练大概持续了一个冬天。”李延军说,“最后,我们5个人中,只有我一个人被留下了,正式进入辽宁省体校。那一年,我12岁。”
正式进入省体校后,李延军先后参加了全省排球比赛以及全国范围的比赛,随后,为了成为更加专业的排球运动员,李延军参军,她成为南京军区的一名排球兵。
“由于当的是排球兵,所以当兵的日子对于我来说并不辛苦。”她回忆道:“这让我距离国家队越来越近,最后,我也是以解放军队的身份参加的国际比赛。”
1991年,李延军正式转业。由于年龄以及身体的因素,她不得不退役。“在那以后,我曾经去奥地利打过1年球,还做过一段时间教练,但最后,这样漂泊的生活让我感觉到身心的疲累,于是选择了回国。”
角色人生从被人围绕到围绕别人
回国后,李延军所面临的是角色的转换,她必须经历的,是一段从运动员转型成普通群众的大跨度生活。她说,作为一名运动员,你所收获的,站在领奖台上亲吻着金光闪闪的奖牌的一瞬,也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然而,在光亮另一侧的阴影里,你失去的东西,是别人看不到的,而这遗失掉的,正是让你深感痛苦的。
李延军说:“由于丧失很多对社会以及知识的学习机会,转型之初,我总是觉得被过去的自己深深地禁锢,就像在一个圈子里面,打不破也走不出,想问题总是不够周全,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却不免出差错,这时候就一直希望身边有个人引导自己,一直茫然了很久。”“但随着年龄以及社会经验的增长,在我经过一系列工作调动,来到现在的工作单位后,我开始找到了自己的状态,一切就此豁然开朗,我开始具备了系统地思考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尽管待遇方面并不丰厚,但我却乐此不疲,在这里,我的一切都将从头开始,我可以踏实地学习,这些,都让我似乎获得了新生。”
李延军说,总会有人问自己,不辞辛苦地做这样的基础工作,内心是否平衡。每每此时,她总会想起自己当年排球运动员的生涯,“当运动员时,周围的一切事都要围绕着我们,而这些工作总是有人在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曾是被他们围绕着的人,如今也该转换角色,体验他们的感受,我要竭力地去围绕着别人工作。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它必须是丰富多彩的。”
目前,李延军对培训中心的工作也堪称得心应手,她说,儿子考上了大学,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清闲,因此,更多的精力便可以倾注于工作当中。
谈及儿子,李延军言语间无不透露着自豪。“我儿子啊,今年19岁了,身高196厘米,刚考入体育大学篮球专业。”她说,她不懂篮球,因此对于自己的孩子不会有过多的指点,儿子对于篮球的热情,也似乎不及自己当年对排球的热爱,但不管怎样,她都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她希望自己为他缔造出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记者 顾珍妮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