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淼焱)各支运动队针对北京奥运会的备战已进入冲刺阶段。不过,近日一些明星运动员面对日益增大的比赛压力,行为失态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明星频频“失态”
前天,在福建泉州举行的2008年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上,奥运冠军张国政挺举失败后十分沮丧,不仅拒绝了媒体的采访,就连教练陈文斌试图和他分析总结时,张国政都没停下脚步,只用一句简单的“被算计到了”顶了回去。
这不是个案。几天前中国乒乓球男队队内比赛中,王皓“出工不出力”,致使他领衔的“奥运参赛队”2比3不敌“非奥运参赛队”。王皓因此被刘国梁主教练一顿狠批:“一点精气神也没有!怎么去打奥运会?”联想起不久前传出的羽毛球“男一号”林丹因为队内赛输球,不满分组情况,出手打教练吉新鹏一事,不由让人们担心:这种懈怠、烦躁、焦虑的情绪,会不会影响这些运动员的奥运备战?
应对“奥运焦虑”
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在评价林丹事件时说过,“奥运前压力太大,发泄出来会好些”。这句话并不是一味为林丹开脱,它其实点出了明星运动员最近频频失态的根本原因: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
竞技体育很残酷。要获得奥运参赛资格,要获得奥运奖牌、乃至金牌,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对那些中国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外界的期望更高,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甚至是“只能赢,不能输”,不拿金牌就感觉对不起大家。用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施之皓的话来说,那“不是常人能受得了的压力”。
压力那么大,怎么办?迁怒于人不是解决的办法。运动员应该试着通过其他更理性的渠道来排遣压力、自我调节。教练员也应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对运动员的心理辅导上。另外,运动队也有必要请心理医生,想办法帮运动员减轻压力。当然,社会舆论也有责任为这些优秀运动员减压。
引导而非纵容
很多教练非常理解运动员的心情,却往往想不到去引导疏通,或苦于找不到办法帮助运动员。由于心疼运动员,很多教练往往对自己队员的这种“发泄”忽略不计,由着他们性子来,甚至“呼吁”外界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其实,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除了竞技之外,奥运更是一种文明行为和健康形象的展示。运动员的精神风貌,某种意义上比金牌更重要。
美国奥委会首席运动执行官史蒂夫·罗什说,参加北京奥运会,美国奥委会制定了三条原则:第一是不用禁药;第二是注意体育道德和礼仪举止;第三才是提高运动成绩。作为东道主,中国运动员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更好些。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