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席勒的锋利,胜过刮胡刀的刀片,胜过你手中捏着的针尖,胜过办公室刚拆封的打印纸……北京时间今天凌晨,这位英格兰著名的前锋、1996年欧洲杯的射手王锋利地插入欧洲杯的话题,在BBC的电视台演播室里大侃“死亡C组”里那几位射手的命运。
法国的亨利、罗马尼亚的穆图、荷兰的范尼、意大利的托尼。本届欧洲杯的C组不光网罗了世界杯冠军,欧洲杯冠军,还网罗了一大群过气球星,如日中天的球星,和未来的球星。上面提到这四位前锋,挤在一个组里,也可谓本届欧洲杯的一大亮点,让人想到1982年世界杯第二阶段,马拉多纳(阿根廷)、詹蒂莱和罗西(意大利)、济科(巴西)同在C组的盛况。
席勒说,单单念一遍这些名字,想一想,都是很犯心脏病的事情。更犯心脏病的便是第一轮这两场比赛,受伤的亨利90分钟哑嗓,悠闲地在场边大嚼口香糖;回归欧洲战场的穆图根本不着调,七八十分钟都在白忙;范尼以一粒“疑似越位球”为荷兰奏响了英雄交响曲;托尼则和蓝色的意大利一起哼唱着“哀伤交响曲”,心中满是悲怆。
回到1982年,艺术足球提高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但今晨的C组却证明了一件事:现代足球的速度明显提升——你知道我们说的是第二场。2006年,荷兰就曾身陷“死亡之组”,今年范巴斯滕的队伍已经习惯于这样艰难的开头,他们更多地考虑了呆在C组的好处——这样出线后,直到决赛之前都不会再碰见意大利或者法国了。他们用3:0表达了挺进决赛的决心,他们希望结果能像1988年一样。
(责任编辑:孟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