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各比赛场馆完成转换,残奥会志愿者目前陆续进入各场馆实地“踏勘”、重点培训。“避免过度帮助”成为他们的培训重点。
几天来,残奥会志愿者们正在经历着从“随时帮助”到“征求意见后再帮助”的观念转变。
“原本以为随时随地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帮助可以体现我们的热心,原来这会让他们不舒服。”即将在残奥村担任服务生的首都师范大学学生说。
残奥会志愿者们了解到,帮助残疾运动员,必须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他们不希望被别人“另眼相看”,他们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如果贸然帮助,反而会伤害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注视残疾运动员,更不能长时间注视对方身体残疾的部分。“我们注视一名运动员的时间不能超过三秒。”首师大住宿团队的负责人介绍。
据透露,完成转换的比赛场馆,都增加了无障碍设施,残疾运动员可以自如行动。在完成转换的“水立方”,一层到地下一层热身池之间搭建了巨大的无障碍坡道,使用轮椅的运动员可以自由来往训练或比赛,颁奖台也被设计成坡道型,观众席上增加了无障碍坐席,场馆的公共部位还增加了若干个移动残疾人洗手间。(刘昊)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冯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