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残奥村升旗广场隆重举行誓师动员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做了动员报告。中新社发杜洋 摄
8月28日上午,北京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北京天坛举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右)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邓朴方出席。中新社发张宇 摄
编者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邓朴方在《求是》杂志撰文,谈“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办好北京残奥会”。这篇文章题为《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全文如下:
我们刚刚成功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第29届奥运会,9月6日,我们又将迎来第13届残奥会。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把残奥会办得同样有特色、高水平,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人权保障形象,有利于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功举办第13届残奥会,意义重大。
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6.5亿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10%”。
残奥会是由肢体残疾人和盲人参加的运动会。残奥会的起源要追溯到二战期间,战争造成了大量伤兵,英国政府为此设立了脊髓损伤中心。神经外科医生第一次把运动作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方式。1948年,古特曼医生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康复中心组织了一次有14名男性和两名女性截瘫患者参加的轮椅射箭比赛,该运动会被命名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1960年,来自23个国家的4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在罗马参加了第9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这届运动会后来被国际残奥委员会确定为第1届“残奥会”。1988年汉城第8届残奥会后,形成了每届残奥会和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城市举办的惯例。国际残奥委员会创建于1989年,是残疾人体育运动员的国际性代表组织,现有161个会员。残奥会从最初的只有23个国家400多名运动员参赛,发展到第12届雅典残奥会136个国家和地区的3806名选手参赛,其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
残疾人根据残疾类别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会。智障人参加特奥会运动会,听力残疾人则参加聋奥会运动会。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福利单位广泛开展了广播操、生产操、乒乓球、篮球、拔河等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员已达到270多万,其中参加残奥运动的有150多万人,参加特奥运动的有60多万人,参加聋奥运动的有60多万人。自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举办了7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此外,我国参加了7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而且从第4届到第9届连续6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一。我国还参加了6届夏季残奥会,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双第一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国际残疾人体坛的高度赞誉。我国自1989年起共参加了4届世界聋奥会。自1987年起组团参加了5届夏季、4届冬季特奥会。
提到残疾人体育运动,人们通常会问:那些身体已经残疾的人为什么还要从事体育竞技比赛?观看残疾人体育竞赛会不会让人感到很“揪心”?我认为,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康复治疗、强身健体,二是突破局限和障碍,三是融入社会,四是影响和改变社会。
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最早是从康复治疗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医生发现伤残军人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身体康复,这催生了现代康复医学。以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康复。在体育运动中,残疾人不断突破身体的局限和心理的障碍。体育让很多残疾人实现了虽然没腿,但是能跳;虽然看不见,但是能跑。残而不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实际上,大多数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许多残疾人运动员创造了相当优异的成绩。有位游泳运动员叫何军权,小时候因为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双臂,但他在水库里练就了一身游泳的好功夫。有一次在家乡的水库边,看见一位女青年不慎落水,十分危急,他跃入水中,迅速游到女青年身边,大喊:“你抱住我的肩膀!”,把这位落水女青年救上了岸。何军权在游泳比赛时,虽然只能以头撞击池壁,比别的运动员吃亏,但他还是获得了包括残奥会在内的多项世界冠军。
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举办残疾人体育盛会,就是要展示残疾运动员的顽强精神,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关心残疾人,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在全世界,残疾人参与体育竞赛,以其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世人所瞩目,给人以启迪。残奥会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特殊的震撼力为世界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京残奥会的基本情况和筹办工作 第13届残奥会将于2008年9月6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近4000名官员、教练员、裁判员,近4000名记者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一些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王室代表、体育部长及其他高级政府官员等众多国际贵宾,也将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或观看比赛。
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由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这在奥运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既是北京奥运会的口号,也是北京残奥会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圆美好梦想”的主题。
“超越·融合·共享”是北京残奥会的理念。“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体现了残疾人超越生理和心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体现了残疾人渴望平等参与的诉求。“融合”体现了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谐”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的完美融合。“共享”体现了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共享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愿望。
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的要素是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之”字形曲折盘屈,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获得成功;红、蓝、绿色分别寓意太阳、蓝天和大地;三种颜色的三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表达了追求运动的和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理念。
残奥会吉祥物是“福牛乐乐”。我们选择了扎实、勤恳、坚韧的最普通的牛作为形象大使,它蕴含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格。“乐乐”吸收了中国民间版画、年画的设计风格,体现了传统民族风格、大众情趣与时代气息的完美结合。
北京残奥会的比赛项目有20个大项。此外,还有在青岛的帆船项目和在香港的马术项目。在这20个大项中,各比赛项目将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分级,以保证公平竞争。为了使更多国家与地区的运动员参加北京残奥会,北京奥组委将首次向各参赛代表团配额内的人员提供国际旅费,并依照惯例,提供免费食宿,且免收报名费。这一承诺得到了国际残奥委会和各国残奥委会的赞赏。
为了确保两个奥运“同时筹办”,“同样精彩”,今年2月,北京奥组委成立了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指定了近600名残奥会专职工作人员,在残奥会各竞赛场馆配备了残奥副秘书长。中国残联系统派出了70多名干部充实到奥组委相关部门。在竞赛组织上,北京奥组委已举办了26期、1700多人次参加的国内技术官员培训班。我国将选派63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与残奥会赛事工作。残奥会竞赛日程表已由国际残奥委会确定,报名资格审查等竞赛政策已制定完成。
残奥会对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具有特殊要求。北京残奥会竞赛场馆共20个,独立训练场馆6个,全部利用奥运会的比赛和训练场馆。根据残奥会场馆的特殊需求,制定了场馆详细运行设计和转换期工作计划,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测试演练,为赛时期间的高效运转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残奥会各场馆的固定无障碍设施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部分场馆达到了国际水平。残奥村是各国残奥会代表团居住和开展相关活动的重要场所,村内所有运动员公寓都配备了达到国际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并提供盲文版运动员村指南等特殊服务,方便各类残疾人运动员的生活。制定了适用于残疾人的特殊安检政策与程序,修订了导盲犬进入场馆和公共场所的政策法规。
为给残奥会的举办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北京市以交通为重点,全面推进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长城、故宫等重要景点实现了通行无障碍,24个定点医院、16家残奥会签约酒店等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残奥会赛时将开设16条公交专线,全市共有2885辆无障碍公交车运行,其中400辆供残奥会赛会使用;新增42部爬楼车和109部升降平台,8条轨道交通线的123个车站,每一站都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能满足轮椅乘客从地面到站台的出行需求;北京还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拥有70辆车的无障碍出租车队。有关部门编制了奥运会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等出版物,方便残疾人查询重要景点、宾馆、饭店、银行等城市设施的无障碍信息。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还将为参赛的残疾人运动员、官员和观众提供无线助听和视频手语翻译软件等无障碍信息服务。残奥会形象景观以奥运会景观为基础,在奥运会之后,对场馆、相关赛事产品和城市景观载体进行残奥会元素转换、替代和实施,重点突出首都机场及机场路沿线、长安街及二环路和其他城市主干道等重点区域。在全市建立了150个示范型残疾人社区温馨家园,作为残奥会志愿者的培训基地。
北京残奥会火炬点火仪式已于8月28日在北京天坛举行。残奥圣火取自天坛,寓意“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体现中国人民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从8月28日至9月6日,为期10天的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分为“中华文明线”和“时代风采线”同时传递。残奥会开幕式将突出“生命”的主题,以“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为理念;闭幕式作为北京奥运期间的最后一个仪式,将凸显“互动”特色,突出更浓郁的向往未来的色彩,突出北京的特点,突出生命与自然的融合。我们相信,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将给世界一个惊喜”。
奥林匹克教育将是残奥会留给中国的一份宝贵财富。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残奥教育活动。全国已建成和命名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包括4所特殊教育学校,这些学校都进行了残疾人奥林匹克教育。1万名教师参加了奥运会及残奥会的教育培训工作。北京奥组委还开展了“同心结”活动,目前已有210多所中小学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的残奥委会建立了联系。
北京残奥会宣传重点包括北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备战三个方面。开展残疾人优秀事迹巡回报告团、高校扶残助残礼仪竞赛、残奥知识巡展等活动。残奥专题片、公益片和广告片在电视台、楼宇电视和公交车电视滚动播出,公交车和地铁也推出了残奥公益广告。8月1日开幕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型展览专设了残奥会内容。北京残奥会官方网站通过中英文两种语言,详细介绍北京残奥会的各项内容。残奥会赛时,官方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最新比赛结果、奖牌榜、残奥赛事报道,并将直播重要的新闻发布会。
北京残奥会需要3.9万名志愿者。残奥会志愿者与奥运会志愿者选拔同时启动,报名的112万名志愿者中,有90多万人同时申请担任残奥会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到残奥会志愿者培训基地观摩残疾人体育比赛,与残疾人运动员互动,掌握助残技能,提高服务意识。一位参加盲人门球测试赛服务的志愿者很有感触地说:“这样的比赛不仅是体育运动,更是尊重残疾人的神圣仪式。我们是这个仪式的守护者。”
中国残奥代表团已于7月17日组建。全团共547人,是我国自1984年首次参加残奥会以来规模最大的残奥代表团,也将是北京残奥会规模最大的代表团,运动员332人,来自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国残奥代表团参加2008年残奥会的目标是:保持优势,挖掘潜力,参加2008年残奥会所设全部项目,代表团规模和运动成绩与东道国地位相适应,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视察北京残奥会筹备工作后动情地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08年北京残奥会将成为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残奥会。”同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北京残奥会将把人类文明与万众瞩目的残奥精神、人文理念和高尚情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残奥会史册上书写下光辉的篇章。
人人争当东道主,大家参与残奥会 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残奥会,首先是要把残奥会自身办好。但残奥会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人们的广泛参与,这比残奥会自身还要重要得多。汉城、悉尼、雅典残奥会,神户“远南”残运会以及1994北京“远南”残运会和国内历届残运会都证明了这一点。
积极参与残奥会,首先要正确对待残疾人,也就是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对待残疾人。改革开放以来,人道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被重新认识。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今年3月正式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教育”。
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道主义思想中还有值得注意的一个范畴是博爱,爱生命,爱他人,爱人类,爱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那么,怎样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爱残疾人呢? 首先,基本的态度应该是尊重残疾人。各个民族应该相互尊重,不同性别应该相互尊重,不同年龄的人应该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都应该相互尊重。健全人尊重残疾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和尊重生命。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自有人类开始就有残疾人,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就如年龄、性别、种族一样,是人的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表现。残疾虽然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没有交通事故造成的残疾,就没有完整的交通法规;没有工伤造成的残疾,就没有劳动安全条例;没有出生缺陷,就没有现代的母婴保健。正是一部分人首先承担了残疾带来的痛苦,才促使现代人类社会在医学、遗传学、劳动保障、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因此,对残疾人更多一些尊重,是一种道义责任。
第二,要承认残疾人的价值和能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残疾人不仅有人的尊严和权利,而且也有能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生动的例子。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句名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说的是盲人左丘明笔耕不辍,完成了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和国别史《国语》;被施以割去膝盖骨酷刑、只能坐轮椅的军事家孙膑,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孙膑兵法》。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都有残疾人的身影,他们中有工人、农民、科学家、文学家、军人、教师、演员、运动员等。自1991年以来,国家先后表彰了三批“自强模范”,他们都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吴运铎、华罗庚、史铁生、张海迪、丁晓兵等。
第三,要了解和走近残疾人。看待残疾人,不能只盯着他不能干什么,而要看到他能干什么。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有坎坷,有奋斗,有酸苦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微笑。残疾人乐观进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就能克服自卑感和依赖心理,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2008残奥会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将上演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挑战生命极限的壮歌,无论在北京的“鸟巢”、“水立方”,还是在香港的赛马场、青岛的碧海蓝天,大家都有机会目睹残疾人运动员的英姿。他们将在天地之间书写出一个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辉的大写的“人”字。
第四,要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我们要理解,造成残疾人问题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障碍。任何人权利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社会的补偿条件。健全人登高需要台阶,大家习以为常,但坐轮椅的残疾人对台阶就没有办法,他需要一条坡道,没有这个补偿条件,他就有障碍。一般人乘电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没有语音提示,盲人就不知道电梯到了哪一层。如果影视节目没有字幕,听力障碍者就难以看懂。残疾人需要平等的机会,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需要特别扶助和消除障碍。只有消除歧视、偏见、社会障碍和愚昧陈腐观念导致的不平等现象,才会有一个充满爱的社会,一个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北京残奥会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去创造美好,创造未来。
那么,就大众而言,该如何参与残奥会呢? 参与残奥会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人是直接为残奥会服务的志愿者,他们受过专门的培训。动员组织大、中、小学生观看残奥会,感受运动员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与残疾人运动员进行互动,也是参与残奥会。发动社会开展各种助残活动,同样是参与残奥的有机组成部分。你有一张笑脸,一个关注的目光,一句友好的招呼,你就是残奥会的志愿者。小朋友抱一个福牛乐乐,是参与残奥;青年人穿一件残奥的T恤,是参与残奥;胡同里的大爷大妈聊天侃侃残奥的话题,是参与残奥;哪怕你多在电视上看看残奥的节目,也是参与残奥。只要参与了,你就会有感悟,就会有一种享受快乐的特别感受。
所有参与残奥会的人都会享受其中的快乐。当啦啦队员,你享受激情;为残疾人服务,你享受奉献的满足;接触运动员,你享受友谊与快乐;观看比赛,你享受残疾人体育的特殊美感。
我深信:2008北京残奥会对参赛的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将不仅仅是在竞技场馆夺金争银的兴奋,让他们永志不忘的将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北京向他们敞开的宽阔胸襟,是无处不在的中国人关爱的目光和兄弟姐妹般的悉心呵护,是看台上啦啦队此起彼伏的欢呼助威声和阳光下灿烂的笑脸;是与朋友团聚、平等和睦的回家感觉。
2008的北京将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奥运理念在华夏大地的升华,都能观赏到一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隆重庆典。
让我们与来自同一个世界的残疾兄弟姐妹们一起,共同构筑和谐温馨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冯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