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殷旭
残奥会的各种设施,基本是沿用奥运会的。当初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主新闻中心所有的工作台都有一大块会矮半截,这次采访残奥会才终于明白,那是为了方便残疾记者的。
其实除了工作台,残奥会的很多细节都体现着对残疾人士的关爱。
主新闻中心里,好几排办公桌前都取走了椅子,媒体餐厅里的菜名牌,现在统一放到了餐台上,以方便轮椅人士。早上领到开幕式门票,一摸觉得有点凹凸不平,原来印有盲文。从“鸟巢”到“水立方”,再到国家体育馆,所有涉奥体育场馆,凡楼梯旁均有方便轮椅上下的缓坡或电梯,卫生间也都配备有方便残疾人士使用的设施。正因如此,作为这次采访残奥会唯一一名盲人记者杨青风万分感叹,“我也有机会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工作了。”
“超越、融合、共享”是北京残奥会的理念。“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体现了残疾人超越生理和心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和残疾人渴望平等参与的诉求。“融合”体现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谐”价值观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共享”则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共享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
各种无障碍的设计其实仅仅是“共享”的一部分,大众的参与恐怕才是更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张笑脸、一个关注的目光、一句友好的招呼,都是对残奥会最好的参与。(本报北京9月4日电)
(责任编辑: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