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 赖臻)“这是一次体育的盛会,也是我们的一个节日,心里真是一股说不出的高兴。”6日晚上,家住北京东四十三条的肢残姑娘关艳,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她告诉新华社记者,开幕式的门票简直太紧俏了,自己只好通过现场直播感受这场盛事,一会儿还要出去观看焰火。
先后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培训师、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的翻译、收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回信……提起这些让人羡慕和难忘的经历,与轮椅共同度过22个春秋的关艳从未想过,自己会在2008年和体育结下不解之缘。“起初学习英语只是比较喜欢,又可以打发时间,没想到国家举办奥运会残奥会,让我学以致用,也开阔了眼界。”
关艳告诉记者,残疾人非常渴望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阳光地面对生活、正视自己现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残疾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艳说,为了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北京市制定了很多特殊政策,像她能定期领到用于学习的专项奖金。
不仅如此,关艳家成为北京首批5000户无障碍改造的家庭,而遍布全市的无障碍设施,使得家人经常带着关艳进超市、逛商场。不久前,关艳无障碍地游览了故宫“前三殿后三宫”的主景。
由于具有语言的优势,关艳希望能有机会代表中国参与到国际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宣传和推广。正如她在给罗格的信中写道的那样,“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我会遵循‘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己。”
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之机,北京的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发展和推进,无障碍建设出现了从点、线到面的改观,由单纯硬件建设到营造整体环境的转变;80%有工作需求的残疾人已成功就业;遍布在全市18个区县的街道、社区、乡镇和村的1400余家温馨家园,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生活照料、文体活动、托养等各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