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星星,你好》 |
□晨报记者 陈志强(北京9月6日电)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320名聋哑女孩表演的节目《星星你好》,是残奥会开幕式上最打动人心的一刻,全场9万多名观众的掌声,为她们响起。
她们长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她们用最美的舞姿打动了所有人。
在挂满星星的夜空下,一名小号手在静静地吹奏着《星星,你好》的乐曲,320名聋人姑娘,用手语向星星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
把心里话告诉星星
化妆室里混乱而又有秩序。而28岁的吕晓燕、25岁的孙莹,站在记者的面前,依然保持着舞蹈演员的秀美,文静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尽管没法听见记者的话,但在上海残联艺术团手语老师王丽洁的帮助下,她们还是敞开了心扉。《星星,你好》不仅打动了全场观众,在日常的训练中,也让两位聋哑女孩对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吕晓燕表示,“《星星,你好》表达的主题就是热爱生活,同时也表达了我们聋哑人对生活的渴望,尤其是那种在夜空下看星星、跟星星交流的感觉,真的是深入人心。”吕晓燕用手势表达着自己的感受,脸上出现了一种庄重之美;年纪稍小一点的孙莹显得活泼一些,“我觉得就是晚上跟星星一起玩,能敞开心扉,把心里话能告诉星星。”
她们过去的经历可谓不幸,吕晓燕是5岁时因为一次打针完全失去了听力,孙莹还要更早,是在1岁就听不到声音了。但在生活中她们依然是强者,而且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吕晓燕老家在浙江,跳舞“跳”到了中残联艺术团,后来又到了上海残联艺术团,成了专职的舞蹈演员;孙莹则是从上海聋哑艺术学校毕业进入了上海残联艺术团,而从10岁开始,她已经有15年的舞蹈训练经历了。
整整3个月没有回家
她们能进入残奥会开幕式表演,靠的是自己的实力,残奥会开幕式的导演组曾经专门到上海选拔演员,对上海残联艺术团的演员们赞不绝口,有16人进入了这个表演的阵容,但其中一个女孩因为生病不得不提前返回了上海。
从6月9日到北京参加集训,她们已经整整3个月没有回家了。“来了之后每天都要训练,真的是很艰苦。从早上一起要训练到晚上8、9点。有时星期天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还要上化妆课。”说起这些女孩,作为带教老师一起来到北京的王老师充满了感慨,“动作是反复的修改、练习,有时一个动作要练100遍、1000遍还得不到导演的认可。”要知道这是个集体表演,让300多个健全人做到动作整齐划一、充满感染力已经非常困难,更何况320个连声音都听不到的聋哑女孩,“只能平时把这些节奏都背下来,表演的时候还要看老师的手势。”
15名演员中有5人来自上海残联艺术团,10人来自上海聋哑艺术学校,平均年龄也才20岁左右。尽管来自上海的15名演员不是11个省市中人数最多的,但她们绝对是训练最刻苦的一群。“这300多个人中,各省市的演员也在比,这些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来自上海,要能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风采和精神面貌。”王老师指着吕晓燕笑着说,“她年龄最大,平时她们自己练习的时候,她就是队里的‘小老师’。”从一个细节也能看得出女孩们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在王老师给记者写下15个女孩的名字的时候,吕晓燕和孙莹不时地在旁边做出各种奇特的手势和动作,王老师笑着说,“这是她们内部相互称呼的暗号,就跟我们平时叫人的外号差不多。”
身边风景没空游逛
尽管经常来“鸟巢”训练,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她们还从没在奥林匹克公园里转过,“每天就是训练,彩排的时候也是舞台、化妆间两点一线,哪有时间出去看。”除了来回路上看到好的风景,能拍两张照片,她们还从来没有到过哪怕是“鸟巢”的看台上去感受一下现场的热烈气氛。两个女孩都用手语问记者,水立方里边是不是非常的漂亮?还特别问起记者,4号的彩排看了没有?从看台上看《星星,你好》的表演,是不是特别精彩?问起这些的时候她们脸上充满了神往,但也只能从电视上去回味了。
不光奥林匹克公园,她们就连北京市区也只去了一次,是市残联组织的一日游,还有一次中国残联组织去了一趟长城。“训练太忙了,而且表演之前也怕出安全问题。之前在市郊度假村封闭的时候也是不让出去。”
那开幕式之后呢,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下了?“哪有啊,我们明天晚上的火车,就要回上海了。”王老师的话语中也带着遗憾,“没法子,明天会安排她们在市区转转,买点东西。再说离家3个多月了,她们都很想家了。”
残奥会开幕式是女孩们最闪亮的一刻,全场的掌声都为她们响起,但这竟然可能是她们跟“鸟巢”的最后一次接触。
让我们记住这15位女孩,她们都有着美丽的名字:吕晓燕、孙莹、浦文沅、王玉婷、徐琳、徐英、陈晓琳、方丛麒、吴雪静、华怡文、张薇薇、秦周瑾、傅琮英、李婧、陈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