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静默,夜凉如水,乐声响起。全世界的目光,都随着光柱,投射在一个名叫李月的女孩身上。
她坐在轮椅上,右脚穿着红舞鞋,双臂缓缓张开,在夜空中曼妙而舞。
这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现场,这一刻,无数人热泪盈眶:11岁的李月,来自北川,她是一个酷爱芭蕾的女孩,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她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得到了无数敬重生命与梦想的人们的帮助,她终于在全世界面前,重新起舞……
李月的节目,名叫“永不停歇的舞步”。
这个小女孩,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对芭蕾的追求,一刻也没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配乐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波莱罗舞曲》,全曲以单一主题反复,自和缓逐渐推向激昂的终曲。
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环绕在李月身边,众人手臂一波一波涌动,展现着作为艺术皇冠上明珠的芭蕾舞的优美雅致。被誉为“芭蕾王子”的中国优秀青年艺术家吕萌,与李月共舞。
这个晚上,身着一袭芭蕾裙装像个小公主一样的李月,是主角。
她仰望夜空,她为自己的梦想而舞,为北川的父老乡亲而舞,为自己罹难的同学而舞,为在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高昂着不屈的头颅的人们而舞……
北京残奥会,让李月梦想飞翔。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追求童话般的风格,轻盈、浪漫、温暖,这个晚上,李月就是童话的主角,一个梦想成真的小女孩,向全世界展现梦想的美丽、生命的美丽、人性的美丽。
灾难,可以毁坏人的身体,但无法毁灭人的梦想!
■为什么找她
李月故事吻合节目主题
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残奥会开、闭幕式团队每天都十分关注灾区的情况,正好通过媒体了解到李月的故事,这与原来的一个节目的创意主题十分吻合,“因此我们对这个节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专门邀请了李月前来参加,这个角色由李月来担任,最合适。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更使得李月通过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出圆了她的芭蕾梦。”
■他们说李月
她清澈的眼神让人震撼
李月参加排练十分刻苦,排练经常进行到深更半夜,他经常是晚上十一二点过去看这台节目的排练,去的时候经常看到小李月在轮椅上睡着了,“我们常常都不忍心叫她起来。总是先进行别的内容的排练,一直到需要她出场的内容时,才把她叫醒。她揉揉睡眼,很高兴地投入到排练中———因为芭蕾舞,是她的梦想。”
吕萌说,李月虽然学习舞蹈的时间不长,但悟性非常好,对舞蹈有一种渴望。让吕萌最难忘甚至感到震撼的,是李月陶醉于舞蹈世界后清澈的眼神。与李月在北京残奥会上共舞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吕萌说,因为李月,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对舞蹈有了别样的理解。
■再回首
跳舞的信念
支撑着生命
5月12日下午,北川县城,大地咆哮,尘烟蔽天,这个建于两山之间、清流之畔的美丽小城,瞬间遭到灭顶之灾。县城内曲山小学,在山崩地裂间变成废墟,小李月清醒过来时,一片漆黑,无法动弹。她身边还有两个同学,开始他们还聊几句,互相鼓励着要出去,但两个同学的气息越来越微弱,慢慢死去,李月大声呼喊,却再也听不到回答。
李月是一个俊俏的女孩,爱好跳舞与画画,大地震发生前半年,李月开始学芭蕾舞,舞蹈老师说她的长相、身材以及天赋非常适合跳芭蕾舞,李月很开心,学习也更加刻苦。
求生的本能、跳舞的梦想,支撑着李月在废墟下度过了70多个小时。5月15日上午,为了挽救被坍塌物死死卡住左腿、已经危在旦夕的李月,救援人员无奈之下,作出给她截肢的决定。
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生命接力,这个女孩顽强地挺了过来,后来,她在绵阳404医院又接受了断肢再截手术,彻底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医院,她对亲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身边的同学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着跳舞,就坚持了下来!”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8年9月6日 (北京残奥会)(15)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 9月6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08-09-06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