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北京残奥评论

中国青年报:缺憾美 水立方涌动新奇迹

9月7日,为中国残奥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的中国选手杜剑平在比赛结束后向观众挥手致意。

9月7日,为中国残奥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的中国选手杜剑平在比赛结束后向观众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丁旭摄

  水立方,这座天蓝色的“水晶宫”,似乎就是为创造奇迹而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如同一个充满魔力的神奇舞台,带给人们足够多的惊叹。今天,梦幻般的水池里又迎来了新的主人,他们在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中,将残疾泳将们此前在其他地方创造的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纷纷改写。截至18时17分,在水立方进行的8项游泳决赛中,已打破5项世界纪录。

  “谁都无法预知,你们将如何超越最大胆的梦想。

”这是开幕式上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爵士送给运动员的预言。一觉醒来,在距离鸟巢最近的水立方里,最大胆的梦想就成了现实。

  和奥运会上那些四肢健全的奇迹创造者们略为不同的是,今天的主角们带给观众惊喜、震撼和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把那个代表着速度的数字缩短了多少秒。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出现在这个赛场上,本身就是生命、精神和力量的奇迹。

  身穿泳衣的健将们把自己身体的残缺毫不掩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也让大家一览无余地目睹了他们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参加女子100米蝶泳小组预赛的一位国外选手,她的右腿被完全切除,这名运动员十分看重热身的准备,单腿笔直挺立,快速而有力的拍打着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响亮的“啪啪”声中,她灵巧地蹦跳起来。

  游泳池的起跳台距离地面大约有20厘米高,这难不倒一位双腿高位截肢、只剩下膝盖以上部位的男选手,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双手一撑,轻盈地跃上了起跳台,发令枪响的同时,他毫不迟疑地扎入水中,这时候,他就像一条从陆地回归海洋的鱼,自如地游动起来。

  我相信,今天观看了男子200米自由泳S2级别决赛的很多观众,在比赛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不会忘却一号泳道里那个几乎只有上半身的泳将。他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滑落水中的,他以仰泳的方式参加比赛,和其他7名选手相比,他的速度最为缓慢。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短小的双手向后划动时,总会像机器人的手臂一样在空中短暂停留,而他的身体一直在奋力前进。他最后一个触壁,却听到了观众如雷的掌声。

  这些创造人类奇迹的运动员们会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就像著名的娜塔丽一样,这位来自南非的女选手刚参加完奥运会的女子马拉松10公里游泳比赛,今天又在100米蝶泳中打破了残奥会纪录,她的速度只比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决赛冠军特里克特慢3秒74。注意,这样杰出的成绩,是一位只有一条腿的女子运动员创造的。

  毫无疑问,这些身体残缺的选手大都有过痛苦而灰暗的过去,但是今天,观众从他们身上看不到那些消极的内容,比如男子100米自由泳S3级决赛冠军杜剑平,他成了几十位记者追捧的对象。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太紧张,不好意思”,而在记者眼里,他无疑颇有幽默的天分。在为他独自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牌得主虽然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很简短,却总在不经意间引来一阵善意的、开怀的笑声。

  在决赛中的最后25米左右,乌克兰选手步步紧逼领先的杜剑平,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到了极点,释放出的掌声和欢呼声竟能撞击耳膜。小杜在水中只能向右边换气,此时也很紧张。“我憋住了气。”他后来眯缝着双眼微笑着说,“我拼命地游,拼死了再说。”

  杜剑平来自浙江省金华市,在5个月大的时候,病菌侵入大脑,导致半身偏瘫,医生曾经建议他的母亲再生一个,因为“这个孩子已经没有用了”。而现在,他成了残奥会4枚金牌得主。杜剑平举起那只为他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右手,“这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伤疤,伤口泡在水里经常腐烂,反反复复就留下了很多黑点。”他说,“我要展现奋斗的一面,没想过放弃。”

  今天,有许多运动员和杜剑平一样体验到了运动和竞技的乐趣,来自巴西的斯立瓦说:“当我们跳进水池后,就把所有的问题抛在了脑后。我能游得更好,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本报北京9月7日电

  

(责任编辑:李林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