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张难通过比赛收获了坚强和自信。 特派记者 白志标 摄 |
在资格赛中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张难就已经意识到,她将无法实现自己的那个“私欲”了。多年的磨炼,让张难在面对失败时表现出的不是悲伤和泪水,而是笑脸。第5次参加残奥会的张难是中国残奥射击队在北京残奥会上冲击首金的双保险之一,也是众多媒体关注的传奇人物,毕竟在射击赛场上能够连续参加5届残奥会的人少之又少。赛后,张难没有立即收拾枪械,她坐在轮椅上仰头凝神望着靶位上方的显示器——385环,这是一个她在平日训练中怎么都无法打出的差劲环数,第11位的排名意味着,她在资格赛中就出局了。
两年来从没打过这么低环
“还说什么呢,打得那么臭。”张难赛后笑着说。这个成绩虽然与张难的期待相去甚远,但她坦言,这样的“失败打击”让她更多了一份坚毅,“选择了这个项目,就是树立了一种信念。”在随后接受采访时,张难总是用她特有的那种充满坚毅的笑容感染着记者。
张难失利主要是因为第3组的第一枪,只打出了8环。“当时那种难受是无法言表的,人虽然还坐在那里,但心跳似乎已经没有了,(我)两年来的训练中都没有打出这么低的环数。”交还了枪械,张难重新来到记者跟前,完全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第5次残奥会之行。“自从1992在巴塞罗那首次参加残奥会以来,这已经是我第5次参加残奥会了,不过我至今也没有拿到一枚金牌,失败过很多次了。”张难说,这一次的失败尤其让她耿耿于怀。
“这个项目上能连续参加5届残奥会的人很少。在参加了那么多比赛和经历了那么多次失败后,我在北京残奥会上的夺冠欲望很强,我非常渴望能获得一枚金牌,因为以后我可能就不再比赛了,金牌将是离开的最好礼物。而且这枚金牌在我看来包括的含义很多,不仅是竞技上的,而是更多地反映出整个残疾人那种自强的精神。”张难沉思了一下,又笑着说,“不过,这种潜在的夺冠欲望太强烈,影响了我的发挥。”
16年 从不后悔练射击
5次参加残奥会,最好的成绩是亚特兰大残奥会的银牌,而这次在家门口竟在资格赛中就被淘汰,不过,张难在谈起这个艰难的历程时并不后悔。“对于我们而言,能进入这个项目确实挺难的,要知道,别人用一分力气完成的事情我们需要用三分力气。选择了训练和比赛,我们就是选择了一种信念。”而这个信念首先就是自强。
“这些队员在最初进入射击队时,很多事包括洗衣服什么的都不会干,那么我就从这些基本的事情开始,要求队员们自己来完成。”中国残奥射击队步枪组主教练林波说,“一名运动员如果连这些事情都无法单独完成,是肯定不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队员们学到的第二点是坚毅,林波表示,“她们在从事体育项目前,都不爱说话,不太愿意与外界接触,但来到队里后,经过不断地集训和外出比赛,她们不仅变得自信了,而且更加坚强了,也不再忌讳外出了,自己单独去逛街什么的,都不再在意人们是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她们。”
对此,张难也承认,“训练和比赛使我的精神上更多了一份坚毅,平时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后就会想不开,但参加比赛的一次次经历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张难透露,开始进入射击队初期,当遇到不顺时,她甚至想过打退堂鼓,“不要说收拾枪械这样的重活需要自己单独完成,就是端一杯水,事实上对于我也是非常吃力的,而且我还要正常上班,所以(训练)有时候是很难的,但我还是越过了这些困难,走到了现在,应该说是射击让我有了克服这些困难的信心。”
不过,教练林波的目标不仅是让张难变得更自信和更坚强,“我希望能通过她以及其他残疾运动员的改变,带动更多残疾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让他们的心理得到释放,“我有一个训练原则,就是从不把他们当作残疾人,在心理上首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与别人没有任何区别的,其次是让他们勇于溶入社会。这些队员最初都不爱说话,我除了让他们多看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外,经常和他们开玩笑、讲笑话,甚至有意给他们说相声,他们现在不仅爱说话,还变得很爱开玩笑。”林波强调,“生活是需要乐趣的,他们更需要。” 特派记者 白志标 本报北京9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