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彭延媛):9月8日下午4点,东道主的观众终于有机会在北京射击馆里为本国选手热情地鼓掌、欢呼,因为中国运动员林海燕在P2-SH1级10米女子气手枪比赛中为中国射击队赢得了北京残奥会的第一枚金牌。
不过,作为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林海燕的特别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夺取了射击首金;而在于——在全部由业余运动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里,43岁的林海燕几乎是“最业余”的那一个。她这样告诉记者:“我觉得在有工作的情况下,再干干射击是顶有意思的,可以互相调剂一下。
出生于福建的林海燕,很小的时候因为脊髓灰质炎而致残。但林海燕一向独立、开朗、个性很强,在参与射击运动之前就在北京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公司里当职员。她从最基层干起,直到进入管理层。1991年开始射击训练之后,林海燕表现很好,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冠军;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她还摘取了一枚银牌。最重要的是,这些骄人的成绩都是在林海燕“工作、训练一肩挑”的情况下取得的:“我是很少参加国家队集训的,(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训练)。公司和我的同事也非常支持我。在我训练的时候,同事们就把我的工作都分担了——很辛苦,我要感谢他们。”
在北京残奥会上,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都希望在家门口获得好成绩。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残奥会前也开始像职业运动员那样长期集训,有的时间长达一年。而这个时候,林海燕依然选择了“业余”的方式。对此,她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而且还举出了前中国奥运会射击冠军王义夫的例子:“射击这项运动,我觉得有时候练的时间太长,倒是会找不到感觉。我记得,在雅典奥运会之前,王义夫就是一边在清华大学上课,一边每天训练一个半小时。那种感觉反而特别的好。”
当记者问到“如果有机会是否愿意成为职业运动员”时,林海燕半开玩笑的回答说:“我可不想当职业的,太辛苦了!”
职业或者业余,都是运动员可以选择的、从事体育的方式。由于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残奥会运动员中的职业运动员数量很少。在职业体育占据主流的当今世界,这似乎也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障碍。不过,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先生说过一句话:“运动就是激情。如果变成工作,那就不一样了。”实际上,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初期,所有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也都必须是业余的。今天,从林海燕这样的“业余运动员”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了奥林匹克运动最初的模样。而林海燕说:“我觉得这才体现出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精神。”
于今日在北京射击场举行的2008年联谊会上,五粮液集团对夺金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除国家射击队、国家飞碟射击队的5位冠军和教练外...
08-09-03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