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北京残奥各界

听贾勇讲残奥会过去的故事 每一次参与都是成长

  早就听一位朋友说起过他西安体院的大学同学贾勇,知道他曾经组织过6届全国残运会,组织中国代表团连续6届参加残奥会、连续5届组织参与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在拨通这位北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执行副团长的电话联系这次采访时,他问我:“你想了解些什么呢?”我说:“就听你讲讲故事吧。

有人说每一个残奥选手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好莱坞大片,你够格当几十部大片的编剧。”

  贾勇的故事从20年前开始——

  ■ 故事一:

  “我”的第一次

  第一次与残疾人运动员一起用餐,看到餐桌上残疾者用各种方式取代缺失的手臂时,贾勇真有点不知所措,心理压力很大,不知道怎样调适自己与这些残疾人的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不止是他,全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支持都很不够。

  据贾勇回忆,1988年他带着运动员在北京先农坛游泳馆备战汉城奥运会,当时条件落后,很多队员都没有装备假肢,有些人只能依靠两个小板凳一步一挪前行。看到队伍中就贾勇一个健全人,路边的人就问他:“小伙子,你是收容站的吗?”

  他是在赛场上才真正理解这些残疾人的。他们不再自闭、不再自卑,他们那么开朗、那么快乐;他们的运动成绩比普通的健全人还要棒;他们付出超过健全人百倍的努力,希望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时候贾勇就认定,支持和帮助他们将是他终身的事业。

  ■ 故事二:

  他们一样精彩

  1996年,贾勇作为中国残疾人代表团的一员,和运动员们一起参加了亚特兰大残奥会。那一次,失去双臂的辽宁运动员宫宝仁成了“无臂蛙王”。他记得没有双臂的宫宝仁在转身和抵达终点时必须要用头撞击池壁,当时几乎全场都能听到头撞池壁的“嗵嗵”声。宫宝仁站在了100米蛙泳的最高领奖台上,那张用脖子夹着鲜花的领奖照片还是贾勇给他拍的。

  听着国歌奏响、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来,贾勇当时就想,他一点都不比那些奥运冠军差,作为中国人,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一样的感动和一样的精彩。

  ■ 故事三:

  为感恩而流泪

  通过征战各种大赛,贾勇已经与很多残疾人运动员成了朋友,甚至是亲人。运动员们不管年龄大小,都喜欢尊称他为“贾哥”。1999年远南残运会在泰国举行,那届比赛是中国第一代轮椅男篮运动员的挂靴之战,可因为种种原因,上届比赛还是亚军的中国轮篮最终连前六名都没进。在赛后的招待会上,当贾勇向大家举起酒杯时,轮篮所有队员包括重残选手都支撑着身体站起来,他们留着泪对他说:“贾哥,我们对不起你!”

  贾勇无言以对,一口白酒喝尽,转过头去已是泪流满面,然后这眼泪从餐桌前一直流到酒店。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员:坚韧、仗义,有一颗充满感恩的心。

  ■ 故事四:

  金牌代表强者

  也是在1999年,特奥会在美国北卡罗来纳举行。当时中国代表团中有一位17岁的选手,他的智商只相当于七八岁的孩子。比赛中他得了第六名,却坚持要站在第一的位置上。贾勇现在还记得他可爱的样子,他说:“我要金牌!”

  贾勇答应他了,当时代表团给每位运动员发了30美元零用钱,纪念品店里正好有一种纪念金牌,价格也是30美元。贾勇对他说:“把你那30美元给我,我给你买一块金牌。”他马上拒绝了:“我奶奶要过生日了,这钱是我给她的生日礼物,不能给你!”

  这个孝顺的孩子感动了贾勇,他让工作人员买了10块“金牌”,孩子连续两天攥着“金牌”连洗澡都不肯撒手。他知道金牌代表强者,相比健全人,残疾人运动员更渴望成为强者。

  ■ 故事五:

  摔倒再爬起来

  其实走上赛场的残疾人运动员,每个人都已经获得了一枚金牌。在去年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上,天津的脑瘫女选手张磊跑完100米,用了2分43秒67。她在跑道上跌倒了又爬起来,跑几步又跌倒,却一直坚持跑到了百米终点。伴随她跌跌撞撞奔跑的,是全场数万人雷鸣般的掌声。

  有记者问她坚持的理由,她的回答是:“因为我是运动员。”可贾勇觉得这是她在向我们所有人发问,这100米的跑道就像是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我们是跌倒不起,还是应该爬起来继续前行?

  (本报北京9月8日电)

  新闻链接

  贾 勇

  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体育部主任,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残奥会常务副主席,北京2008年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执行副团长。曾组织中国队连续5届参与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参与过北京两次申奥工作,组织过6届全国残运会,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至今他组织了5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本届残奥会是他第六次率队出征。(张 蕾)

  

(责任编辑:李林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