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2008残奥帆赛在奥帆中心扬起风帆。来自25个国家的80名残疾人运动员将在浮山湾畔上演一场让人震撼与感动的蓝色传奇。与奥帆赛相比,残奥帆赛有哪些不同?本次残奥帆赛都有哪些看点?观看残疾人帆船比赛时有哪些礼仪?记者为您一一打探。
电子设备辅助参赛船只
残奥帆赛和奥帆赛的区别主要在器材、分级、无障碍设施和环境服务四个方面体现。从器材方面来说,残奥帆赛三个级别的比赛船只均为龙骨艇,这种船的中下方有很重的铅块,可以保持船的稳定,这样船只在比赛时不会轻易倾覆。
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驾驶的帆船在安全系数上有了更高保障,参赛船只上还辅助有很多操控装置、电子部件等特殊装备,用来协助残疾人更好地控制帆船。“一些肢体有残疾的运动员在长期训练中已经具备了操控帆船的能力。不过,对残疾人来说帆船转向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国际残帆联技术代表费尔·瓦迪介绍说,因此一般帆船上都会设有一种特殊辅助设施,这样可以使他们在转向时更加容易。有时风力不够大的时候,他们还会使用“绞机”等设备,通过“绞机”的带动力使帆船跑得更快一些。
残奥帆赛也是团队运动
根据竞赛规则,截肢、脑瘫、视力残疾、使用轮椅和机能障碍的运动员都可以参加这项比赛。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如何确保比赛公平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专业分级师对各运动员进行分级。
分级也是残疾人比赛和健全人比赛之间的明显区别之一。残奥会帆船运动员的分级主要考虑4个因素:稳定性、手部功能、灵活性和视力。在比赛之前,分级师会对残疾人的残疾程度进行生理测试、码头测试、水上测试等专项分级,将残疾程度相近的运动员分在一起进行比赛,不同级别的比赛计分方法不同,这样可以保证比赛公平、公正。
“在所有的体育运动当中,帆船最适合残疾人在他们现有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优势。” 费尔·瓦迪说,尤其是在那些两人龙骨艇或者三人龙骨艇项目当中,如果其中一个运动员的体重比较重,可以在其他运动员的帮助下表现得更好(可以更好的平衡船只),所以这是一个团队的运动,更好地表现团体的智慧和力量。配合是否默契不仅是各船只取胜的关键,也是观众欣赏比赛时的一个看点。
SKUD18级首进残奥帆赛
此次残奥帆赛共设三个级别,分别是2.4米级单人龙骨艇、SKUD18级双人龙骨艇和索纳级三人龙骨艇,其中SKUD18级双人艇为首次列入残奥帆赛的项目。
残疾人帆船赛2000年才被正式列入残奥会竞赛项目,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均设2.4米级单人龙骨艇和索纳级三人龙骨艇2个级别的比赛,而此次残奥帆赛新增的SKUD18级双人龙骨艇成为残奥帆赛的最大亮点,填补了残奥帆赛缺少双人级别比赛的空白。
特殊标识判断参赛级别
在观看比赛过程中,市民可通过帆船上的级别标识来区分比赛的级别,其中2.4米级帆船的帆上有一个加下划线的“2.4”标识,SKUD18级也有“SKUD18”字样,索纳级则有一个声波形的图案。
另外,在今年五月的国际残疾人帆船赛中,为了拉近比赛与观众的互动性,增强比赛的观赏性,组委会在每条参赛船的帆上加挂上了各参赛国家的国旗标识和简称。这次残奥帆赛中,这一模式还将继续使用。这样一来,观众可以依照这个来分辨运动员所属的国家,为其呐喊助威。
起航信号下午1点发出
残奥帆赛按照传统模式组织比赛,不设奖牌轮,三个项目都将进行11个轮次的比赛。
为了增强观赏性,本次残奥帆赛竞赛场地使用了靠近观众大坝较近的A、B两个场地。其中,2.4米级和SKUD18级在A场地,索纳级则在B场地。
如果天气条件允许的话,每天第一轮比赛的预告信号将在13点左右发出。竞赛航线是从起点经过若干个浮标后到达终点。有的航线可能需要多次经过相同的浮标。预计12点左右,运动员将会下水准备,市民可在这个时间段内到观众大坝来观赛。一般而言,每个级别完成一轮比赛大约需要1-2个小时。
观看残奥帆赛注意礼仪
帆船运动是人、水、船、风四者的完美结合,对于健全人来说要驾驭帆船都非易事。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就更具难度。观众在欣赏残疾人健儿驭风破浪的风采时,更会被他们的勇气、挑战精神所激励。因此,我们要由衷地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
在运动员出航和返航时,大家可以有组织有意识地通过挥舞手臂、摇动红旗等方式来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当然也可以在志愿者的组织下,用各自国家语言齐声高喊“XX队加油”,因为本次残奥帆赛事使用的两个场地距离现场观众非常近,所以观众的高声呐喊可以很清晰地传到运动员的耳朵中,从而让各国运动队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
本报记者 周建亮
![]() |
9月7日晚,残奥会帆船赛启动仪式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主题公园举行,众多市民和游客在五四广场及音乐广场观看焰火.当晚,青岛街头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08-09-08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