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比赛都是展现自我的新起点。”尽管在半决赛中苦战5局不敌瑞典选手无缘“六连冠”,张小玲在今天的乒乓球女单F8级铜牌争夺赛中,依然保持了自己永不言败的风采,最终以3比0战胜对手,结束了北京残奥会之旅。
离开赛场的时候,全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大的运动员。51岁的她,已经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1张报纸5届冠军 谁也没想到,这位5届残奥会冠军的辉煌起源于一个瘪掉的乒乓球。
孩提时代,张小玲就爱上了乒乓。一次,她把一个被人丢弃的瘪球捡回家,用热水泡过后球恢复了原状。她再用菜刀把木板削成球拍,每天放学回家就一个人对着墙壁打。凭着这套简陋的装备,12岁时,她在老家广西钦州渐渐有了名气。
张小玲回忆说:“看到电视里中国乒乓球队员捧着奖杯、升国旗、奏国歌,我就特别想像他们一样。”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18岁那年,她的右腿被查出恶性肿瘤,一下子截去了三分之二,一时间,乒乓梦想戛然而止。
是一条报纸消息让张小玲重新燃起了希望。1984年的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合肥举行。“我又有了当冠军的念头。”27岁的她虽然没能参赛,却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从此,张小玲开始了辉煌的乒乓生涯。从1988年汉城到2004年雅典,她让连续5届残奥会的单双打共10枚金牌无一旁落。
24载追梦13个假肢 除了在赛场上与对手奋力拼搏,张小玲还一直在和支撑右半身的假肢抗争。在过去的24年中,她用坏了13个假肢,被磨损的肉体厚度超过2厘米。每次更换假肢都是一场考验——新假肢与残腿的每一次摩擦,都伴随着一次剧痛。
“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把药贴在伤口上,再戴上假肢,这样可以减少摩擦,我每年都要用掉上百条创可贴。”说话间,张小玲脸上依旧写着淡然,语调仍然平缓而自信。
为了备战北京残奥会,现任钦州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小玲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闲训练。离比赛越近,训练也越紧张,有一次运动量太大,连假肢都折断了。在开幕前的两个月,她在训练中扭伤了胯部,在返回广西治疗后,又义无反顾地赶回北京继续备战。
10日的半决赛,在2比3输给比自己小22岁的瑞典选手约瑟芬·亚伯拉罕松后,张小玲说:“不是每一次都一定能拿冠军,能打到这一步,我尽力了,没有遗憾。”
不言挂拍或战伦敦 “以后还会继续打球吗?”这是各路记者抛给张小玲最多的问题。
“我从来没想过何时挂拍,球肯定还会练的,已经习惯了运动,不打身体会受不了的。”对于一项对体力要求颇高的竞技运动来说,年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30岁的张小玲,从来不服老。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她51岁的躯体仍然充满活力和激情。
张小玲说,热爱乒乓就是最大的动力,能拿金牌固然好,拿不到也要享受每场比赛的快乐,“对于梦想,我从不放弃”。至于4年后的伦敦残奥会,她说,只要国家队需要,她仍会努力训练,争取参加。
今天的比赛结束后,张小玲从背包里拿出中国代表团的纪念章,送给为她捡球的志愿者,同时抛向看台,回报支持她的观众。
对她而言,金牌和“六连冠”已不那么重要。老将用自己方式写下传奇,读者能从中读懂很多与年龄无关的内容。
本报特派记者黄维赵博(本报北京9月11日专电)
(责任编辑:王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