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一汪碧水,见证了赛艇运动第一次出现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更见证了中国残疾人赛艇队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11日,北京残奥会赛艇比赛最后一天,也是全部金牌产生的日子。
有勇气就有奇迹
“有勇气就有奇迹。”在中国残疾人赛艇队主教练刘晓春看来,这是他们接连创造神奇的秘诀。2006年3月才成立的这支队伍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备战残奥会只有两年半,还要先闯过资格赛赢得奥运入场券;更何况,这仅有的9名队员中,有学生、工人、理发师等,多半都跟体育没关系,有的甚至在训练前还不会游泳。
然而,正是这些有勇气的队员,先后在2007年德国慕尼黑世锦赛、2008年德国慕尼黑世界杯等比赛中,拿到了全部4个项目的残奥会入场券,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完成了一连串“不可能的任务”。
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先是张金红在女子A级单人双桨决赛中获得第五名;谭业腾在男子A级单人双桨决赛中获得第四名;紧接着就是周杨静/单子龙的冠军,LTA级男女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决赛的第五名。
起步从游泳开练
这批队员中,不少人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任何体育项目。像金牌得主单子龙以前是美发师,周杨静曾经是办公室文员,张金红是工人。
特别是张金红,她患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在来到训练基地之前,她从来没接触过体育,对水更是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结果在队里呆了好几个月都没学会游泳。离2007年德国慕尼黑世锦赛越来越近了,教练不得不给她下“最后通牒”。“不可能让我穿着救生衣参加比赛,我心里一急,突然吓得学会了。”
“从学生、工人、理发师转变成运动员,这个过程比较辛苦,”教练刘晓春说,“我们这帮队员完全是靠刻苦训练拼出来的成绩。”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周杨静因车祸高位截肢、单子龙双腿被严重烧伤,腿脚变形……为了参加残奥会,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向梦想冲刺。
每次训练结束后,周杨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假肢,倒去积在里面的汗水,“由于训练量较大,假肢经常会将大腿根部磨破,汗在里面淹着伤口钻心的疼。”周杨静说,残肢还经常化脓溃烂,她只能用纱布垫上继续完成训练课。
对中国赛艇队如此出色的发挥,教练刘晓春显得很淡定,“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用旁人看不到的汗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在最近一年的备战中,我们几乎没有休过假,每天都要进行四节课(八个小时)的训练,”她说。
本届残奥会,赛艇是首次列入正式比赛项目。而中国队用优异的表现,证明了在这一欧美人统治的项目中,一样能有属于中国的奇迹。这奇迹,出自这些可爱的队员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以及敢为人先的勇气。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8年9月10日 (北京残奥会)(3)赛艇——复活赛赛况 9月10日,澳大利亚选手约翰·麦克莱恩(右)、凯瑟琳·罗斯在赛艇TA级男女混合双人双桨固定座位复活赛第一组比赛中...
08-09-10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