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资产千万的生意交给家人打理,自己专心从事轮椅乒乓球训练,这是中国残奥乒乓球队中伤残程度最高的运动员高延明的选择。记者昨天在残奥村面对面聆听了这位中年男子的故事。
练球两年,杀进奥运会
20多年前,高延明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主攻体操。
2006年的一天,高延明和他的护工路过某健身会馆,在当过乒乓球陪练的护工的鼓励下,高延明受伤以来第一次打了乒乓球。“我的护工球技很高,他总能把球打到我的面前,这让我一下就对乒乓球上了瘾。”而也是作为一种康复手段,高延明从此天天打球。
2006年,高延明通过选拔进入国家队。从那时起,高延明就不再料理生意,而专注于乒乓球训练。“我是真喜欢乒乓球,那时候在国家队训练,我给自己加练,最多一天练了九个小时。”
参赛的幸福,千金难买
北京残奥会男子乒乓球TT2级的个人赛上,高延明三战三负,小组没有出线。高延明说,自己的比赛经验太少了,“一上赛场,那种热烈的气氛让我兴奋,也让我发蒙,发挥受了影响。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我实力差得太多。”
不过对于自己的比赛成绩,高延明并没有觉得难过。“我能够参加残奥会就已经是太幸运了,对于我这样严重伤残的人来说,这种参赛的快乐,健全人是体会不到的。而且北京的观众真是太热情了,比赛中他们给我加油、鼓励我,那种感觉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高延明的比赛也得到了自己公司员工和家人的关注,员工们给他发了短信鼓励他,女儿更是从英国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他,“爸爸,我在网上看到你的消息了!”
高延明告诉记者,打乒乓球这两年,他的身体功能恢复得很快,“刚受伤那会儿,我自己什么都不能做,需要两个护工照顾,现在我都能自己上下轮椅了。住进残奥村,我就让护工回家了,这些日子我学会了自己洗脚、洗澡,等我回家告诉家里人,他们肯定不敢相信。”高延明说,自己在每打一个好球,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中都得到了满足和成就感,“体育是我体现自己价值的舞台,这种幸福,多少钱也买不来呀。”
本报北京残奥会注册记者王乐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