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北京国际洲际酒店,国际残奥委举办的招待酒会,气氛正浓。国际残奥委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刚在国家体育馆为残奥会轮椅篮球冠军澳大利亚队颁完金牌,他兴冲冲赶来,会一群新老朋友。《新民晚报》的两位特派记者,是当晚唯一一家获得特邀的媒体。
“今晚,我只想放松放松,北京残奥会实在太完美了,难道不是吗?”一遇到记者,克雷文主席兴致非常高昂,一边举起了手中的一杯啤酒——他一直偏爱的青岛啤酒,一边与记者寒暄起来。
关于上海
记者(后简称记):我知道这已经是你无数次来中国,去过上海吗?对那个城市印象如何?
克雷文(后简称克):上海,我当然去过。最近的一次,是在两年多前,我和我的夫人一起去的。那是一座非常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很漂亮,我去那里参观了很多体育馆,尤其看了体育馆内的很多无障碍设施,真的很棒。希望今后还有机会,能够再去上海看看。
记:知道上海举办过2007年特奥会吗?
克:当然。那是一次很精彩的赛事。其实,在残奥会比赛中,也有一些脑瘫选手。说真的,我们残奥会(IPC)正在考虑将一部分智障选手,也吸引到残奥会中来。
关于《新民晚报》
记:请允许我介绍,《新民晚报》是上海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报纸。
克:一届奥运会或是残奥会,媒体在其中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次北京残奥会,我听说中国的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我很感谢你们每一个人的工作。
记:送您一个小纪念品,那是《新民晚报》复刊时的第一版镀金纪念版。希望您能喜欢。
克:哦,太珍贵的礼物了。我非常喜欢。能告诉我那是具体什么时候的报纸第一版吗?
记:我们报纸拥有79年的悠久历史。那是1982年1月1日我们报纸复刊时的第一版。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我们的报纸曾经停刊过一段时间。
克:我对中国历史,还是有一点研究的。最近,我还在看翻译版的《论语》,我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
记:通过我们的报纸,你想对上海的读者,说些什么?
克:我想告诉他们,无论是北京,还是青岛、香港、上海等城市,都呈现给我们一届精彩的奥运盛会。谢谢。
关于北京残奥会
记:还是要请您谈谈北京残奥会,与上几届残奥会相比,有何特殊之处?
克:我已经说过:北京残奥会,是一座真正的里程碑。我不想将各个举办城市做丝毫的比较,因为每个举办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北京残奥会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残奥会火炬接力,首次在除了举办国之外,还进行了国际段的传递,还有火炬的采集,当时是在天坛,太美了。我想我和其他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幕。
记:听说您在听取残奥会开幕式方案时,曾感动落泪?
克:开幕式真的非常震撼,很多瞬间,都令人感动至深。感谢中国,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一夜。
记:能不能说说北京残奥会最令您感动的一幕?
克:感动的瞬间太多了。在北京残奥会,人们可能一生中第一次看到残疾人也能够奉献如此精彩的比赛,它能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参与其中。这是北京残奥会最独特的一面。
关于“无障碍”
记:听说您这次去了长城,也去了很多残奥会场馆,能谈谈中国的“无障碍”设施吗?
克:是的。在中国,我去了很多地方,而且这次去长城,我是自己登上去的。说到中国的无障碍的设施,说实话,我没能太注意,至少每到一个地方,我没有感到行动不方便。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记:都说“无障碍”一方面是指硬件方面的,还有一个方面,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上的。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克:我早就说过,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消除“残疾”(disable)这个字。我认为硬件方面的障碍,可以消除,但在思想上,可能更难一些。即便是在我的祖国英国——世界残奥会的发源地,也是下一届残奥会的举办地,至今也还有歧视。
记:思想方式的改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能否先请您评价一下中国的“无障碍”硬件?
克:我认为设施很好。我看了北京、青岛、香港三个地方的残奥会赛场,我认为中国不是简单的“完成了工作”,而是“非常一流地完成了残奥会的设施建设”。我要给这三个城市亮一个高分。
关于志愿者和观众
记:想问您对北京残奥会志愿者以及观众的印象。其实,这也是残奥会“无障碍”话题的一个延伸。
克:这次残奥会期间,我接触了很多中国的志愿者。他们大部分都很年轻。他们有思想,有激情,活泼自信,乐于助人,大大改变了一些人对中国最初的印象。我很喜欢和欣赏他们。
记:还有观众?
克:噢。悉尼和雅典,都对残奥会门票的需求估计有所不足,但在北京,在中国,赛场里到处都坐满了观众。气氛好极了。我遇到很多残疾人选手,他们都告诉我,在中国北京参加比赛,感觉非常棒。我想谢谢那些热情参与残奥会的中国观众,是他们使北京残奥会的精彩“无与伦比”。
特派记者 阎小娴 黄永顺(本报北京今日电)
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摄影:饶彬彬)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饶彬彬):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今天(8日)在北京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
08-09-08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