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无论在“软件”——社会理念和社会风气,还是“硬件”——基础设施和福利待遇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很多外国媒体指出,北京残奥会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出现越来越多温暖人心的改变。
偏见逐渐消失
中国社会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今正在渐渐消失,而北京残奥会见证了这种变化。德国《每日镜报》评论说:“通过北京残奥会,残疾人的形象不再是拾荒者和沿街乞讨的乞丐,而是足球运动员、跳远健将或者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德国《南德意志报》说,人们不能不看到,“公民的积极倡议和中国的国家行动在过去20年间确实强化了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总的来说,一种新的意识已经在形成。”
路透社报道说,由于一系列新的反歧视法规的出台,今天的中国残疾人“同其他人一样享有同等条件”。
福利普遍改善
很多外国媒体指出,近年来中国残疾人福利待遇普遍得到改善,残奥会的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巨大进步。德国《世界报》强调,中国正在积极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并为此提供资金。
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说,为了这次残奥会,北京在安装或改进无障碍设施方面斥资数亿元人民币。
德国《世界报》引用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话说,残奥会是中国残疾人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消除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机会。
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为发展残疾人事业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同时,国际舆论也希望残奥会后,中国这个有着8300万残障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继续努力改善残疾人境遇。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善残疾人境遇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还不知道如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该报引用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府顾问郑功成的话说,目前尚有很多公共场所没有无障碍通道。
国际舆论注意到,中国残联理事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日前表示,残奥会结束后,北京的很多无障碍设施还将继续为在北京生活的残疾人服务。她说:“我们决心使北京的近100万残疾人更加方便地生活。”(据新华社电)
平亚丽表示,2008北京残奥会能够给北京乃至中国残疾人事业留下宝贵财富,她说:"今后,在残奥会举办结束之后,会留下一大批标准化的无障碍财产...
08-09-11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