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智障儿足球队故事:主动就是胜利 意义不只是赢

本报记者

  葛薇 摄

  太原市迎泽区特教学校智障儿足球队的故事

  11月17日上午,阳光不时躲进云里,寒风四起,进入省城旱西关一巷水果批发市场时,小贩们冷不丁的高分贝吆喝声,像是在戏弄那些只管赶路而忽略他们的人。在这个喧杂之地旁,却有个让人无法忽视的校园,绿色的操场,洁白的围墙,反射着太阳光的洁净门窗。那种让人舒服的感觉,在空气中都能闻得到。

  这里就是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智障儿,是社会对这所学校里孩子们的称呼,但在这所学校的老师,更愿意自己找点麻烦,叫他们“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孩子”。


  这群“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孩子”最近成立了足球队。经过选拔,这支球队将代表山西,在12月1日飞往海口,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东亚特奥足球赛。这是一个全国各省包括香港、澳门、台湾都会派代表队参加的比赛。于是,他们像所有普通球队那样,遇到了自己的问题。学校负责体育的姚老师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个从教二十多年的特教老师说,这支足球队正在用很艰难、笨拙的办法来努力让自己将球踢进门里,而如果成功,教练甚至会激动地抱着孩子亲一口,那孩子木木的脸上也会有木木的微笑。

  球队的特殊分数

  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这支足球队共有10人,而代表山西出征的将有8人,特奥足球赛比赛时的人员则是每队5人。

  特奥足球比赛要求球员年龄为16岁以上,在智力方面的要求为80分以下。而普通人的平均智商在90分以上,就在记者采访时,正在学校操场上训练的队员们,最高的智力分数为50分,最低的仅有20分。

  该校的学生从8岁入学到16岁毕业,因此要符合比赛要求,学生只能是从高年级的孩子们中挑。但找出符合球员培养条件的并不多。因此,就只能请“外援”。此前学校也曾组织过足球队参加国家或省级的比赛,于是,三个已毕业的老队员,就被邀请再次参加足球队,姚老师看着那群孩子说:“能代表山西出征,他们的自豪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可以说运动给了他们机会来证明自己,这似乎也是他们惟一的机会。”

  只要主动 就是胜利

  记者顺着姚老师的目光,仔细打量着人造草坪上的孩子,其中不乏长相英俊的小伙儿,他们比普通16岁孩子更加安静。

  11月,在户外十分钟,耳朵就冻得发疼,但这支队伍却一练就是一整天,从上午上学,到下午三点半放学。只有在天气不好时,才到室内进行训练。记者问其中一个孩子,“在操场上不冷么?”他笑笑,抱着球跑开了。“从分清球门到跑位再到防守,每天都要重复一样的动作,只要隔一天,孩子们就会忘掉大半。”球队教练王老师说。这位省城桃园路小学的专业足球老师,帮忙训练球队一个多月了。如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在正式比赛中,孩子们不要忘记了那已重复过上百遍的动作。

  为此,学校专门安排比赛。每个星期天下午,我们的“主场”球队都会迎接“挑战”,王老师请来一些正常人,组成了智障儿球队的义务陪练队,通过模拟比赛,让智障儿们能熟练运用他们从教练那里学来的足球技术。“刚开始时,孩子们一上场就蒙,只知道站在原地,等球过来踢一脚,但他们也不知道该传给谁。后来渐渐好些,开始运用防守了,但却是在自己同伴带球的时候,推他一把,把自己的队友当成了防守对象。”姚老师说,即使是这样一次错误的防守,都会让现场教练和陪练们惊喜半天——“他们终于主动出击了!”

  带着礼物去比赛
 
  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老师们也开始为赶制礼物而忙碌,礼物是让孩子们带着去比赛的。“一般会制作一些手链或小玩具,让他们每人拿一个,比赛完后送给对手或是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目的是让智障儿们学会交朋友。”

  在记者看来,他们不太容易接近,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抱着足球跑开的孩子。而在这支球队里,即使球员之间,也并不十分“融洽”。“有一个孩子认为别人跟他说话多了,都是废话,所以在其他球员喋喋不休时,他抓起人家的手就咬。另外一个孩子不喜欢人靠近他,他会和其他人保持一段自己认为安全的距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气"。”姚老师说。因此,足球的意义在这里不光是为了赢,更是让智障儿们能柔和、自信地面对社会。

  就要坐着飞机去比赛了,孩子们很兴奋,就连平时控制不了的哭闹,在老师一句:“再闹就不能去比赛”的“威胁”下,立刻就停止。“这个比赛可能是队员们一生惟一走出去的机会,即使他们是智障儿,还是能隐约意识到。”

  但对于老师来说,带孩子们出去,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曾经有孩子在火车的卧铺里又拉又尿,曾经有孩子一出门转眼就躲起来,这样的尴尬和虚惊更让老师们不敢大意。“上飞机前,所有行李都会装在大包里托运,三个老师,不能撒手地领着孩子,在飞机上还要时不时提醒他们上厕所,更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

  走出去,不光是老师和智障儿的心声,这次征程,更可能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5双鞋的负担

  智障儿学习的文化课,叫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到16岁毕业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最高也只相当于正常孩子小学四年级的知识水平。但参加这样一次东亚地区足球赛的机会,却不是所有普通孩子能有的。这可以说是智障儿和他们的家长惟一能拿来炫耀的成绩。

  据姚老师介绍,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经济条件不好,而孩子踢球每月用掉5双鞋的开支,家长们却从没怨言。“说实话,咱们的孩子买不起名牌,二三十元一双的鞋,一个月能踢坏5双,一百多元对做小生意或是下岗的父母是不小的负担。记得一个家长曾跟我说,"姚老师,等孩子拿上奖牌,咱也在别人面前挺一下胸脯说,咱的孩子不差,也能为咱争光。"”

  当然,运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长们久违的“虚荣心”,足球带给孩子本质上的变化更是显著。那些曾有踢球经历的智障儿,在身体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都有所提高,甚至他们原本很虚弱的体质,都有了明显改善。姚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中的一些人找到了工作。“有一个孩子现在在某福利厂负责挑拣零件,因为他的协调能力和辨认能力比较好,而且请假次数明显比其他智障人少。这与他曾在学校踢足球是分不开的,这些运动是锻炼智障儿粗大动作的最好方法,做好了粗大动作,他们才有可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

  智障儿是不幸的,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他们也是幸运的。比赛的往来机票和住宿费用,以及比赛时的短衣短裤都由国家负担,而学校也给球队定做了统一的队服。

  就在记者采访时,孩子们正在校会议室里试穿新队服,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对话。“老师,这衣服是给我们的?”“这是学校的队服,但你们可以穿着去比赛。”“那就不脱了。”“先脱了,等走时再给你们穿。”“我拿着吧。”“老师给你们保管。”说着,老师去拿学生手中的衣服,但孩子们都迟迟不肯撒手,坚持着把自己的衣服亲自送到器材室搁好才放心离开。

  说到衣服,姚老师哭了,因为这次大赛允许各队有自己的冠名,而孩子们至今仍然“裸奔”。“现在的服装,只能保证他们穿得整齐,但我们多想看着智障儿能有像样点的衣服参加比赛的入场仪式,能信心满满地面对看台上众多观众,也能有一身完全属于自己的衣服,在若干年后还能再穿上它,还能想起曾经自己也是好样的。不知道是否有个人或企业能帮这个忙,帮孩子们圆了这个美好的梦。”

  本报记者 张洁
(责任编辑:严国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特奥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